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8.1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历代史学名著快读 的原始碼
←
中国历代史学名著快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G06/M00/09/A3/p4YBAFuANxiAEiWEAAC_hIQJi-k634_s.jpg width="23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508937/6011896634/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历代史学名著快读'''》,周佳荣 著,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年出版新书约1000种,重印书2700余种次,出版物已覆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ref>[https://www.docin.com/p-1759559556.html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f>和工程技术各领域。现有产品中,大中专教材占35%,学术图书占45%,一般图书占20%。在文史哲、[[法学]]、经济管理、学术普及、[[汉语]]教学等出版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特色<ref>[http://www.pup.cn/about?id=d7b5b122c44d4495a9981a6bdaa6171a&title=%25E8%25A7%2584%25E6%25A8%25A1%25E7%258E%25B0%25E7%258A%25B6&enTitle=Dimensions%20State 规模现状],北京大学出版社</ref>。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史学名着快读》依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清代六个时期,阐述历代重要史学名着包括“四史”“三通”及史评等等,除记叙编着者生平、成书经过、内容体例、史学评价外,并旁及多种相关的典籍,或作为补充,或加以比较,务求能把[[中国]]古代史学的概略面貌,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来。 本书论述内容力求繁简得当,同时尽量参考新近的研究成果。重要项目用图表加以说明,每章均有注释,另附史籍中经典文本作为阅读材料;书末附参考文献,可作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的线索。 ==作者介绍== 周佳荣,毕业于新亚书院历史系,先后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士、日本广岛大学文科硕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教育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史、明清小说史、东亚近代史及中日关系,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 ==目录== 第一章导论:中国历代史学着作及其体例 第一节史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节中国历代史学概说 第三节中国古代史书的体裁 第二章先秦名着:[[史学]]起源和初期发展 第一节《尚书》:最早的文献汇编 第二节《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第三节《左传》:最早的史学名着 第四节《竹书纪年》《国语》《战国策》 第三章历代正史:“二十六史”内容概要 第一节“二十六史”的编撰情况 第二节先秦两汉三国史 第三节两晋南北朝隋史 第四节唐五代史 第五节宋辽金元史 第六节明清史 第四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节司马迁生平与《史记》成书经过 第二节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动机 第三节《史记》的内容和体例 第四节《史记》的材料来源 第五节《史记》的优点和缺点 第六节《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 第五章班固与《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第一节班固生平与《汉书》成书经过 第二节《汉书》的内容和体例 第三节《汉书》的贡献和影响 第四节后世对《汉书》的批评 第五节《史记》与《汉书》的比较 第六章西晋时期:陈寿与《[[三国志]]》 第一节陈寿生平和《三国志》成书经过 第二节《三国志》的内容和材料来源 第三节《三国志》的评价 第四节《三国志》裴松之注 第七章南北朝时期:范晔与《后汉书》 第一节范晔生平和《后汉书》成书经过 第二节《后汉书》的内容 第三节《后汉书》的评价 第八章刘知几与《史通》:第一部史评 第一节刘知几生平和撰写《史通》的目的 第二节《史通》的内容和主张 第三节《史通》的评价 第九章历代政书:从“三通”到“十通” 第一节政书类史书概说 第二节《通典》及其续编 第三节《通志》及其续编 第四节《[[文献通考]]》及其续编 第十章杜佑与《通典》:第一部典制通史 第一节杜佑生平和撰写《通典》经过 第二节《通典》的内容和体裁 第三节《通典》的评价 第十一章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第一节司马光生平和《资治通鉴》成书经过 第二节《资治通鉴》的内容和体例 第三节《资治通鉴》的评价 第四节有关《资治通鉴》的着作 第五节《资治通鉴》的续编 第十二章郑樵与《通志》:综合历代史料的通史 第一节郑樵生平和《通志》成书经过 第二节《通志》的内容与史学观点 第三节《通志》的评价 第十三章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创纪事本末体 第一节《通鉴纪事本末》的成书经过 第二节《通鉴纪事本末》的内容编排 第三节纪事本末体的价值 第四节其他纪事本末体史籍 第十四章马端临与《文献通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 第一节马端临生平和《文献通考》着书目的 第二节《文献通考》的内容和编纂方法 第三节《文献通考》的评价 第十五章明末清初:划时代的史学着作 第一节黄宗羲与《明儒学案》 第二节顾炎武与《日知录》 第三节王夫之与《读通鉴论》 第四节顾祖禹与《读史方舆纪要》 第十六章乾嘉时期:清代三大考史名着 第一节钱大昕与《廿二史考异》 第二节王鸣盛与《十七史商榷》 第三节赵翼与《廿二史劄记》 第四节清代三大考史名着的比较 第十七章六经皆史: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第一节章学诚的生平和学术 第二节《文史通义》的内容和主张 第三节《文史通义》的评价 第四节刘知几与章学诚的比较 第十八章现代中国史学的成立:从理论到方法 第一节“新史学”的倡导及其发展 第二节史学理论着作 第三节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史学方法论 第五节史学史着作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中国历代史学名著快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