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81.2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的原始碼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File:中国十大传世名画1.jpg|缩略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http://img4.imgtn.bdimg.com/it/u=1051044284,1428516974&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D6%D0%B9%FA%CA%AE%B4%F3%B4%AB%CA%C0%C3%FB%BB%AD&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来源网络]]] *'''中文名''' :中国十大名画 *'''外文名''' :Top 10 Chinese paintings *'''年 代''' :[[中国东晋至明清]] *'''主 题''' :[[中国美术史]]的丰碑 *'''地 位''' :中国美术史的丰碑 =='''涵义'''==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历经磨难流传有序。至清乾嘉时期,陆续收入内府,遂与世隔绝。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被束之高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十大名画== [[File:洛神赋图13.jpg|缩略图|洛神赋图[http://www.sunny-image.com/shuhua/05/051.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ipn=r&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592793767353_R&pv=&ic=&nc=1&z=&hd=&latest=©right=&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hs=2&sid=&word=%E6%B4%9B%E7%A5%9E%E8%B5%8B%E5%9B%BE+%E5%85%A8%E5%9B%BE&f=3&oq=luoshen&rsp=6 来源网络]]]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a4ca7ZXz3CHDWjwz4dI7Xqm8gaJyDAB9vhc-Sk6KM5tKAQnJKHdkbhVgjkF30DCd38tyMPZyU1GHjZJWBSYPUOYv4wSkIgIw 故宫博物院官网.2009-12,引用日期2017-04-01] </ref> 《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603blupY1L_BDnv5bjgFJFf55dxZPJNfGg5HmtdFTVbQHnXtE3R5znxZx1IGUPZFKqUH07mx-snZJRZi1zpEVlEVKfDUrxfENgTEYN5KH0nKHxPCJWCiyA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03-22] </ref> ==='''清明上河图'''=== [[File:清明上河图4.jpg|缩略图|左|清明上河图[https://pics6.baidu.com/feed/8cb1cb13495409236992fc7e0ecc760db2de4954.jpeg?token=538112e84ea9678ca4aa1bd042ac4be5&s=D3B83EC51260C343468EA67F0300805B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0490436288064041&wfr=spider&for=pc 来源百度网]]]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48adUfEN4vkzY9VVCt-TuGF7Nj7qZbky16zGfixLzMPMFdnMyM8nHeAgXXRpHB1Vai3NCIlJznsAF7xasWfhtyev5hLlPOWr 故宫博物院官网.2009-12,引用日期2017-04-01] </ref>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044agO8wOFcsq-qABdk6ttAcZdtxNFXjrWIZqn67y9eGmC9Tx40L2WPJz6cxtWHrIdzeiawQFVJHSXJjgW5oI3pLh3gJ-zF37ALum3QMXktIIsqy6jFsJNLkgfnSlGCkd4nW 21CN财经,引用日期2013-03-22] </ref>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富春山居图'''=== [[File:富春山居图5.png|缩略图|富春山居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2a98226cffc1e1710afe5ea4190f603728de9dd?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g_7,image_d2F0ZXIvYmFpa2UxMTY=,xp_5,yp_5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8C%E6%98%A5%E5%B1%B1%E5%B1%85%E5%9B%BE/1478?bkfr=detailtbl 图片来源网络]]]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 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e4eaYF0Nm-SVrW7woh7b_ld7TZEGu3MOem7beDLYba9gLt8PW5U1f0EXttOcJgH_TDmV_ogNoCNBKhtZhXIfxKk1k0khfgOjMGUcNlKvJYfCAoNzcA7YEmxndIkl 凤凰网] </ref> 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从画上题跋看。此画最初是为无用禅师所作。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但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之矩所藏。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吴洪裕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多人收藏,于清乾隆十一年流入清宫。有意思的是,号称风雅的乾隆皇帝居然不识宝,认定它是[[赝品 ,而对另一卷他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大加赏赞,又是题跋又是钤印。但也幸而如此,那卷真迹倒借此得以“全壁”,后在解放前夕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画的前段(短段)名为“剩山图”,最后到了画家[[吴湖帆]]的手里。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 ==='''汉宫春晓图'''=== [[File:汉宫春晓图14.jpg|缩略图|汉宫春晓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622/99a037619a924a939abdd5b8f6cf2d2e.jpe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BA%BA%B9%AC%B4%BA%CF%FE%CD%B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来源网络]]]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98485BqhYibKm7d0_OLwkrVM1UzAmpyFyraerpgAhe0MJASw60MqxJhcX8iKhE5SscAb4n_ioTKsMm1PxMgYULDukQ 西部美术在线,引用日期2013-03-22] </ref> 仇英(仇,音Qiú),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仇英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汉宫春晓图》是仇英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表。此图勾勒秀劲而设色妍雅,画家借皇家园林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的笔墨表现出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极勾描渲敷之能事。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 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杰出作品有《人物故事图》、《[[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等。 ==='''百骏图'''=== [[File:百骏图7.jpg|缩略图|百骏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802902069&di=fa6839ee8545238c0f9355669a583ed5&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805%2Fc3b25a142b534cd49d0194311d51d4ba_th.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B0%D9%BF%A5%CD%B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来源于网络]]] [[清·郎世宁]]《百骏图》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6845t5sGKErk2xK1rDnE1pIUhzn0Uiau4db9yk_lFkcwkxZoIRRqigPklAS9pXNfkl6dm5GRG21PXvTQ8EQkzk-ZQ24AW6feyooiKWXknaB_3B8 新华网陕西频道,引用日期2013-03-22] </ref> 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意大利的传奇画家郎世宁,则是清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郎世宁,1688年生,1766年逝世,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去世后葬于北京阜成门外。存世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步辇图'''=== [[File:步辇图7.jpg|缩略图|左|步辇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803024918&di=696cd91a6b97e7818c9d70957ad4cac3&imgtype=0&src=http%3A%2F%2Fqc-cache.kdnet.net%2Fupload%2F2019%2F06%2F02%2F5cf326c55234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ipn=r&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592792928411_R&pv=&ic=&nc=1&z=&hd=&latest=©right=&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hs=2&sid=&word=%E6%AD%A5%E8%BE%87%E5%9B%BE&f=3&oq=buniantu&rsp=0 图片来源网络]]] [[唐·阎立本]]《步辇图》<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d519ScNzaUK21YST25wiah3b-6IeYV4lNTnrz_-LncxXRfWzwd2J5XTtSls0hxKjSG7mq3i-UzgPBkvk4oRz1yT-ktD08RIH 故宫博物院官网.2009-12,引用日期2017-04-01] </ref> 《[[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唐宫仕女图'''=== [[File:唐宫仕女图8.jpg|缩略图|唐宫仕女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803138503&di=149c7e0176544e84b7b229477554b2a3&imgtype=0&src=http%3A%2F%2Ftimgsa.baidu.com%2F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9999_10000%26sec%3D1544239956654%26di%3Db968b8b83eca14e360914e6e051f5b4e%26imgtype%3D0%26src%3Dhttp%3A%2F%2Fimg004.file.rongbiz.cn%2Fuploadfile%2F201707%2F25%2F10%2F10-00-30-74-839233.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ipn=r&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592793047819_R&pv=&ic=&nc=1&z=&hd=&latest=©right=&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hs=2&sid=&word=%E5%94%90%E5%AE%AB%E4%BB%95%E5%A5%B3%E5%9B%BE 图片来源网络]]]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8351m8Kddk8iozC6TJtqzTxxmdlbN17fpmXGq65NTa7UJSXDU9B9cSkZVc2MVDMbiFlj3ANOYTrQwPeqEQV8__c386gHxtHVysaLhLn1hEGJW7Myr5gJPovfMmMfgQ 新华网陕西频道,引用日期2013-03-22] </ref> 《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 ==='''五牛图'''=== [[File:五牛图9.jpg|缩略图|左|五牛图[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798343576,1243633041&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E%E5%C5%A3%CD%B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111111 图片来源网络]]] [[唐·韩滉]]《五牛图》<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acccusg325oduL3DSL2XSgISwL86uRsdaTrAvuStHOiJb5Qhf-C-57b8PI-xARGEbJFwnL10JXUUnuB2a48trr9mBt_AeWVE 故宫博物院官网.2009-12,引用日期2017-04-01] </ref>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要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让今人有幸看到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韩熙载夜宴图'''=== [[File:韩熙载夜宴图0.jpg|缩略图|韩熙载夜宴[http://img.baozang.com/userfiles/httpImage/2018/06/25/436190_water.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BA%AB%CE%F5%D4%D8%D2%B9%D1%E7%CD%B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2663Q5rfawK3B8daI6Z8M4X2ZaXZMK1DGpghBoncQpK4zaclzNoZCm-FiHNvfhR2XGPAoKMFGB620X-Ww5Aufn_yyeyhri_U 故宫博物院官网.2009-12,引用日期2017-04-01] </ref> 《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8.7厘米,横335厘米。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所有的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第五段是描绘韩熙载的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 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千里江山图'''=== [[File:千里江山图11.jpg|缩略图|左|千里江山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7/802d76486d264dbfb0c3d1254f7ae314.jpe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7%A7%C0%EF%BD%AD%C9%BD%CD%B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296daRErcgVH33pYJLOUcuDWm5_WczWb9Bw2fCti9X2B7Sxj8vsvMb-PtVnlG8_nqI-U6zx_CdgGi69PM6KEbiileN5jdEFU 故宫博物院官网.2009-12,引用日期2017-04-01] </ref>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卷后有当时蔡京的题跋,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3aaaOfj_RKYpMGNX1FfujdMAqlrxrQM-apRqIpSLlXQktar46Qqoz89KK-uuYwTudUw4PNDI87HO1W1YlP9R1PO8_ED-nX_AaAksTRjZBijy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13-03-22] </ref>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名画《富春山居图》传奇'''== [[File:富春山居图12.jpg|缩略图|[http://p3.pstatp.com/large/2ecd0000c646f4580a6d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B8%BB%B4%BA%C9%BD%BE%D3%CD%B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1年5月11日,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启程离开杭州,这是传世名画第一次离开大陆。启程仪式于当日下午两点正式开始,杭报在线将现场滚动直播。在进行简单的装箱仪式后,它将被装入特制的文物箱,移交给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并被送往北京。出于安全考虑,它何时抵京,藏身于何处等细节,则将被严格保密。6月1日,《富春山居图》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出自元代四大家之首的黄公望,300多年前被烧成两卷。前段“剩山图”存于浙江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1948年底被运到台湾后,一直馆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剩山图》作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留在了杭州。 2010年3月在全国“两会”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起《富春山居图》时表示,希望两幅画能合成一整幅,并用“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来暗喻两岸的分合。 在两岸共同推动下,2011年1月16日两岸签署备忘录,浙江省博物馆同意向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借《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富春山居图》于2011年6月1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上合璧展出,几代人为之努力付出的夙愿即将成真。 ==='''专人保管专人押运'''=== 为了让《剩山图》安全抵达台湾,浙江省博物馆为《剩山图》专门定做了运输箱,尺寸大小完全量身定做,为了保证运输安全,箱子上加装保险锁,在《剩山图》装入后,还要加装一个安全锁,贴上封条,由专人保管专人押运。并且,离开杭州后,它何时抵京,藏身于何处等细节,则被严格保密。 根据惯例,浙江省博物馆出借《剩山图》还进行了投保,估价500亿元人民币,并将以15亿元投保,保险费用将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支付。由于是赴台湾的兄弟博物馆展出,为了两岸的互信与团结,调低投保价格至15亿元人民币。“这是无价之宝”,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认为投保15亿元并不代表《剩山图》本身的价值,《剩山图》估价在500亿元人民币以上,它的价值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浙江省博物馆对《剩山图》的展出提出了极高的条件:要求展柜的温度控制在20℃至24℃之间,湿度要在58度至63度之间,照度50LUX(照明度的国际单位)。而且运输途中,也要保证“恒温恒湿 ==='''台北故宫联合展出'''=== 对于合璧展出,浙江博物馆馆长陈浩表示,长约0.5米的《剩山图》和长约6米的《无用师卷》两张作品,将在台北故宫现有的一个长达十几米的恒温恒湿大通柜中联合展出。大通柜中将有高度适宜的斜面展台摆放作品,方便观众参观。展出的形式,和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书画展厅差不多。 在台北的展览一直持续到2011年的9月25日为止。 ==='''骨肉分离358年'''=== 《富春山居图》的老家在富阳。元代画家黄公望79岁时,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82岁时,画作问世。 1650年,《富春山居图》到了江苏宜兴人吴洪裕手中,视画如命的他临终前决定,让画陪伴自己而去。侄儿吴静庵将画作从大火中救了出来:开头的一部分被烧毁,剩下部分成了两段。两年后,两部分被分别装裱,从此骨肉分离358年。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671736/e4eaYF0Nm-SVrW7woh7b_ld7TZEGu3MOem7beDLYba9gLt8PW5U1f0EXttOcJgH_TDmV_ogNoCNBKhtZhXIfxKk1k0khfgOjMGUcNlKvJYfCAoNzcA7YEmxndIkl 凤凰网] </ref> =='''视频'''== {{#iDisplay:m0126oi7m1e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40 繪畫總論]]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Category:揭密歷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