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28.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创造学会 的原始碼
←
中国创造学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214/bae87da80e104052bd63f5fc2f258cc6.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360326896_100095278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创造学会'''是由中国从事创造学研究、应用、推广的相关单位及个人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的全国性的、[[学术]]性的、非营利性<ref>[https://www.sohu.com/na/495290791_379440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区别在哪?小编整理好了],搜狐,2021-10-15</ref>的社会团体。 1994年6月9日学会在[[上海]]正式成立,2003年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权,开展了师资培训[[工作]]。 据2018年3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常设办事机构是秘书处,下设3个[[专业]]委员会,拥有个人会员1877个、团体会员343家。 ==学术成就== ===学术交流=== 中国创造学会与美国创造学会、美国创造教育基金会<ref>[https://www.sohu.com/a/429660375_100244361 史上最全基金会入门知识 上] ,搜狐,2020-11-05 </ref>、创造性指导中心、创造力研究中心、英国创造和创造力中心、[[欧洲]]创造力与创新协会、日本创造学会等30余个国际创造学组织建立了联系,并组织会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美国创造教育基金会每年举办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研讨会”,欧洲创造力与创新协会的学术年会,[[日本]]创造学会的学术年会等。 中国创造学会组织召开了十届全国(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为中国国内、国际创造[[学者]]提供交流创造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平台。 ===创作宣传=== 中国创造学会编辑出版了9部创造学《论文集》,汪道涵、苏步青、钱伟长、徐匡迪等先后为《论文集》题写了书名。迄今为止,中创会会员、理事公开发行的创造学着作达300余种。此外,学会还与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一起,举办专题讲座、编写培训教材、制作音像制品,在全[[社会]]宣传普及创造、创新知识,提高人们对创造、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学会通过会刊——《创造天地》和简报——《创造简讯》与全国各地会员交流学术动态、探讨实践[[经验]]、传递活动信息。 ==人才培养== ===科技奖项=== ====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 “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立的奖项,是创造学界的最高奖项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必要补充,可推荐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比。 ==情境教育== ===学前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将[[儿童]]创造教育作为情境教育的“高境界”,聚焦儿童的创新精神,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重视儿童的创新实践,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南通大学专门成立情境教育研究会,系统研究李吉林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中国情境教育。 ===推广应用=== 中国创造学会在全国建立了一批创造学实验基地。创造教育实验基地旨在大、中、小学、幼儿园推广与应用创造教育,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企业创新实验基地旨在推动企[[事业]]的创新、创造能力开发活动。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研究,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大、[[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大、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已经在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中开设创造学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国科大、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还在研究生课程中加入了创造学内容。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会徽外部轮廓呈椭圆形,体现学会对内对外的[[学术]]交流和全体会员的协作精神。中心与外部轮廓共同构成中国创造学会英文缩写“CCSI”。 ===精神宗旨=== 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充分发扬民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团结广大创造学工作者,促进创造学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创造学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创造学科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全面实现中国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中国创造学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