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0.5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耕作与栽培中心 的原始碼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耕作与栽培中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123/72e05bf2b2634f909778994e279181e6.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33996640_12112385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耕作与栽培中心'''成立于2016年7月,前身为2004年成立的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系。中心建有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粮棉油料作物生理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拥有[[作物]]栽培与生理、作物耕作与生态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目前有创新研究组4个。中心现有建筑面积2130m2,拥有[[仪器]]设备300多台(套),建有专用温室620m2,网室350m2,固定实验田262亩,试验示范基地面积1200多亩,与地方单位在粮食作物主产区共建试验示范点150余个。 ==2.学科定位与布局== 中心围绕玉米、小麦、[[大豆]]、粳稻等粮食作物,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为目标,在作物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与高产栽培技术、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与优质栽培技术、作物资源高效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与高产高效技术、合理耕层指标体系构建与轮作轮耕技术、作物农田生态环境健康机制与生态安全技术、[[作物]]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适应与固碳减排技术、作物生长信息获取与精准控制技术等重要领域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耕作栽培与生理生态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及高素质人才培养<ref>[https://gongyi.sohu.com/a/592142244_121258651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搜狐,2022-10-12 </ref>基地,推进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模式的示范与应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 ==3.人才队伍== 中心现有在职人员22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7人、中级5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ref>[https://www.sohu.com/a/295818368_120070933 如何申请博士学位?],搜狐,2019-02-20</ref>;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6名,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1人、二级岗位杰出人才3名、三级岗位杰出人才5名;有硕博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后7人。 ==4.国际合作交流== 中心的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及人才联合培养工作广泛。中心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全球环境基金(GEF)等国际机构,以及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荷兰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英国University of Exeter等国际一流大学有着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并对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区域的相关国家开展广泛的技术援助与人才培养合作。近三年中心派出联合培养学生和短期培训工作人员共计10余名,目前在读的国际留学研究生和博士后6名。 ==5.科研成果== 近5年来,中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等各类项目30余项,年可支配经费2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Nature、Global Change Biology、Plant Physiology、《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本学科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耕作与栽培中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