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25.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传统村落 的原始碼
←
中国传统村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国传统村落.jpg|thumb|right|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8%AD%E5%9B%BD%E4%BC%A0%E7%BB%9F%E6%9D%91%E8%90%BD&step_word=&hs=0&pn=2&spn=0&di=975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373008941%2C1323724192&os=3646605903%2C1884722047&simid=4107733342%2C630615959&adpicid=0&lpn=0&ln=1791&fr=&fmq=159644080770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p1.ssl.cdn.btime.com%2Ft016d2c3c944067c64c.jpg%3Fsize%3D500x321&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tpj4_z%26e3Bkpt4j_z%26e3Bv54AzdH3Fam9d47wn2cf2dq6tji9sf7cbki0&gsm=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中文名: 中国传统村落 外文名: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 别 称: 古村落 定 义: 民国以前建村 说 明: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信息== 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保护措施== 2012年4月,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 通过各省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的调研与审评工作初步完成,全国汇总的数字表明中国现存的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近12000个。2012年9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成立了由[[建筑学]]、[[民俗学]]、[[规划学]]、[[艺术学]]、[[遗产学]]、[[人类学]]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5%8C%96%E9%81%97%E4%BA%A7%E5%AD%A6/5999124?fr=aladdin 遗产学] </ref> 传统村落被认为是农耕文明村落民居的“活化石”,但由于大多都集中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区,得不到有效保护,面临着数量锐减、毁坏严重、污染威胁等问题。2012年,我国开始对传统村落开展调查、登记上报,截至2011年底,已公布了6批27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批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在已启动的第五轮调查评估中,预计将有超过5000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庄纳入。 据了解,近5年时间,文物部门对首批实施的51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中的50处村落投入保护资金12.5758亿元,41处村落有地方配套资金10.3453亿元。经项目评估课题组对其中47个村落进行评估,村落文物保存质量、文物安全明显改善,风貌得到更好保护,文物部门在文物修缮、活化利用、产业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和创新。有一半村落人均收入高于所在县平均水平,70%村落的旅游收入实现近40%的增长。小小的传统村落在系列保护措施下重新焕发生机,向世界展示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主要特点== 传统村落是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不相同的另一类遗产,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 它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而且在村落里这两类遗产互相融合,互相依存,同属一个文化与审美的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人们曾经片面地把一些传统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只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忽略了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徒具躯壳,形存实亡。传统村落的遗产保护必须是整体保护。 传统村落的建筑无论历史多久,都不同于古建;古建属于过去时,乡土建筑是现在时的。所有建筑内全都有人居住和生活,必须不断地修缮乃至更新。所以村落不会是某个时代风格一致的古建筑群,而是斑驳而丰富地呈现着它动态的嬗变的历史进程。它的历史不是滞固和平面的,而是活态和立体的。 传统村落不是“文保单位”,而是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社会构成最基层的单位,是农村社区。 它面临着改善与发展,直接关系着村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必须与发展相结合。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没有这样的问题。 传统村落的精神遗产中,不仅包括各类“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还是村落中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 ==认定标准== 现存建筑有一定的久远度,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达到标准,传统建筑的占地规模、现存传统建筑(群)和周边环境保存有一定的完整性,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及装饰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并有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传统村落在选址、规划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历史以及考古的价值,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状况== 在2000年,中国自然村总数为363万个,到了2010年锐减为271万个,仅仅10年内减少90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如此巨量的村落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大批农民入城务工,人员与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已经出现了人去村空――从“空巢”到“弃巢”。近10年我们在各地考察民间文化时,亲眼目睹这一剧变对村落生态影响之强烈。 二是城市较为优越的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愈来愈多年轻一代农民倾心的选择。许多在城市长期务工的年轻一代农民,已在城市安居和定居,村落的消解势所必然。 三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政府行为,撤村并点力度强大,所向披靡;它直接导致村落消失,是近10年村落急速消亡最主要缘由。 ==视频== 中国传统村落:西流古韵 {{#iDisplay:n3117fxeg8m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中国传统村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