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39.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传媒科技 的原始碼
←
中国传媒科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国传媒科技.jpeg|有框|右|<big>中国传媒科技(期刊)</big>[https://c61.cnki.net/CJFD/big/CMKJ.jpg 原图链接][https://mall.cnki.net/magazine/magalist/CMKJ.htm 来自 中国知网 的图片]]] 《'''中国传媒科技'''》(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的实用型科技刊物,[[中国期刊网]]<ref>[https://www.sohu.com/a/440975157_120237341 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能评职称吗],搜狐,2020-12-28</ref>来源刊。曾用名《中国新闻科技》。 诞生于1993年,月刊,出版地在[[北京市]]。 据2021年2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传媒科技》共出版文献量13435篇,总被引次数达20810次。2020年复合影响因子为0.172,2020年综合影响因子为0.065。 据2021年2月8日万方数据显示,《中国传媒科技》共出版文献量10213篇,被引量14498次,[[基金]][[论文]]量227篇,2018年影响因子0.577。 ==办刊历史== 1993年,《中国传媒科技》创刊。 刊物重点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 <ref>[https://www.sohu.com/a/244582810_401265 人工智能是什么?人工智能的概念简介 ],搜狐,2018-08-01</ref>、[[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积极推动学界和业界的交流,为传媒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培养优秀的融媒体及新媒体人才服务。 《中国传媒科技》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 栏目设置:广播电视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与传播技术、计算机应用、影视研究、新闻出版、新兴媒体研究、海外传媒、管理科学、教学研究。 ==人员编制== 主编:华绍和(是否现任不明)。 据2012年05月10日[[搜狐]]传媒报道,当时《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总编为韩志国。 2021年1月27日,招募青年编委会成员。[[青年]]编委会受编委会领导,设主任1名,副主任4名,委员30名。 ==学术交流== 2020年11月20日,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在成都承办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2020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大会尝试解决,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如何提升技术的支撑作用、如何提升媒体的智能化水平两个问题。 据2021年2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传媒科技》杂志出版[[文献]]量13435 篇,总下载次数1227647 次,总被引次数达20810 次。 据2021年2月8日万方数据显示,《中国传媒科技》文献量10213篇,被引量14498次,基金论文量227篇。 ==影响因子== 据2021年2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传媒科技》2020年复合影响[[因子]]为0.172,2020年综合影响因子为0.065。 据2021年2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传媒科技》2018年影响因子为0.577。 ==荣誉表彰== 2019年8月,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中国传媒科技》系国家级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成果授权发布期刊、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会刊、中国期刊协会“2018 期刊数字影响力 100 强”入选期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龙源数字传媒集团“2018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海外)”入选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维普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7年4期发表的《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现状、问题及趋势》被《[[新华文摘]]》2017年16期转载。 2020年,由《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策划的两期疫情报道专题,入选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20 中国精品期刊展”“防疫抗疫”主题期刊。 2020年11月3日,《中国传媒科技》入选[[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B+(准核心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 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媒体。 ==投稿约定== 1.投稿应符合本刊的出版范围;稿件字数以4000~6000字为宜,专题约稿、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及综述文章不受字数限制。投稿应为原创性论文,内容题材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足、结构严谨、文字凝练,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2.为加强学风建设,维护学术尊严,该刊借助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文稿如摘引他人文字或观点,务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 3.该刊对所有投稿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制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审稿制度。审稿周期约为1个月,超过1个月未有评审意见返回,请联系编辑部。在此之前,请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将3年内不再接收该[[作者]][[论文]]。 4.投稿应不涉及任何[[国家]]或企业机密(军队院校稿件、[[国防]]项目、重大课题、涉密人员参与创作等可能涉及国家机密的文章请投稿同时附上单位相关主管部门的“不涉密”或“脱密”证明材料)。 ==撰写要求== 1.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应能展现正文主旨,并精炼、醒目,必要时可用副标题。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非直辖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2.摘要、关键词:摘要须四要素齐全,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应过多叙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关键词应选用实词(不少于4个),并能表达全文主题。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1,1.1,1.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5.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附图须清晰,达到出版要求,表格请用三线表。 6.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置于当页地脚。 7.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请用顺序编码制,一般不少于5条。文中相应位置须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参考文献著录依次是:序号、作者姓名、文题(或书名)、期刊名(外文期刊名可用标准通用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页码。如属专著,要在书名后加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及页码。文献作者超过3人时,须列出前3人的[[姓名]],后加“等”;欧美作者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名可用缩写,姓全大写。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档案[A],电子公告[EB]。 ==视频== ===<center> 中国传媒科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互联网大咖“云端”论道 这场盛会将带你探索传媒科技未来之路</center> <center>{{#iDisplay:f31644chb65|560|390|qq}}</center> <center>封面传媒科技公司今日正式成立</center> <center>{{#iDisplay:p325169ml3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 050 連續性出版品;普通期刊 ]]
返回「
中国传媒科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