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96.10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前所城 的原始碼
←
中前所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中前所城</big> ''' |- | [[File:中前所城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中前所城 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 东 西;510米 位 于;辽宁省绥中县城西44公里 |} '''中前所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城西44公里今京沈铁路北侧。是[[辽宁]]现存最完整的"所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中前所"全称"中前千户所"所城略呈方形,东西510米,南北502米,非正南正北,偏40°。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辽宁省 中前所城VI-498 ==简介== 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城西44公里今京沈铁路北侧。是辽宁现存最完整的“所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中前所”全称“中前千户所”所城略呈方形,东西510米,南北502米,非正南正北,偏40°。城墙现高8米,墙基6.3米,顶宽5.3米,基部为条石砌筑,墙顶女儿墙无存,场内中心有十字大街通向东、南、西三门,分别称定远门、广定门、永望门。北面嵌石匾,刻有“中前所”三字。城门用青砖作六丁横拱券法砌筑,白灰填缝,门洞高6米,宽4.2米。在城门内侧,可沿斜坡式马道登上城顶。现唯东门马道尚残留遗迹。城墙四角有方台,现仅有西南隅方台保存完好。前所城历史悠久,是山海关外第一城,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崇德]]八年(1644年)清世祖派郑亲王[[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征明宁远城(今兴城)。攻陷中后所(今绥中城),前屯卫城、中前所城等绥中诸城,为清军入关扫清了道路。<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9e7510100ckg9.html 关外第一要塞——中前所城] , 新浪网 2009-04-04 </ref> ==中前所城== 明代山海关外狭长的[[辽西走廊]]上,曾密密麻麻地散布着无数小小的坚固围城,时刻警惕着东北方向的敌人。用于防守和运兵的长城,以及长城内用于传递信息的烽火墩,还有长城外步步为营的卫城哨所,共同组成了密不透风的防御网络。这些规模巨大的砖石工程,在这个丧失了对外扩张能力的朝代,却象征了它防守方面的无比执着。几百年沧桑变迁,当年明朝为之提心吊胆的女真人也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东北地区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后也成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之地。今逢四海为家日,长城及其附属防御工事都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如果说长城尚因其依山的地势、雄壮的气势而成为旅游热点的话,这些默默无闻的卫城却更容易被遗忘,甚至迅速地从地表消失。只有[[山海关]]外不远处,当年的第一座卫城——中前所城却奇迹般地保留下来,作为一个历史的标本。 出山海关不远,即抵达前所镇,目前属辽宁辖区。国道旁残破却厚实的城墙一角非常显眼,在四周荒芜地田地、稀疏的农宅映衬下显得苍白无力,却是真正的古迹。整座所城城墙保存基本完整,比著名的[[宁远卫城]]略小,大概当年是主要供军事需要的千户所,功能较为单一也没必要占太大面积。据说这座城池在清朝仍然留用,因此没有完全废弃。民国时期的直奉战争中还被当作堡垒——那是冷兵器时代最后的尾巴。如今虽残破不堪,没多少气势可言,却也算惯看秋月春风,低调地安享风烛残年。 不像鸡鸣驿城和旧广武城在群山尽头的开阔荒原中孤立,给人那样的苍凉雄劲之感,中前所城位于国道南侧、海之北岸,拥挤的公路铁路从身旁穿过,视野不甚开阔。城池方形,西北角与公路接壤,垛口尽失但包砖大多保存完好,残破之处看不出枪林弹雨的痕迹,大概主要是岁月磨洗老化所致。城有东西南三门,唯北面不开门——跟很多防御性城堡一样,为防御北狄而坚壁清野。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心理安慰,真正北方来敌未必就非从北门进入。三座城门都经过整修,所以比其他墙体要新很多,有的还不负责任地加上了虎皮墙,文物价值大为减损——还不如宁愿任期破旧。唯独西门瓮城尚存,外层城门侧向南方,不与内西门在一条直线上,为增加敌人进攻的难度。下层墙基主要由大横条青石砌城,上面累砖,显得有点层次感和牢固感。但这些当年迂回曲折的战略设计如今却成为藏污纳垢之所。满目垃圾成堆,也让人倒胃。 城内四方十字街道布局,不像旧广武城被废弃,这里还居住着不少村民。城内成排的路灯、修正的新地砖都证明它还在跟着今天社会的步伐。然而街道两旁的民房却极为陈旧,如同走入数十年前的电影中。十字街心还有一座“前所酒店”旧址,看那寂寥的状况,估计已关门多年,门额顶上的小小五角星表明了它所属于的时代。其他小巷基本为土路,雨天略为泥泞。正午的城内一片寂静,只是偶尔有人走过,或许因为雨天,但对这样一个普通的小村落是不能抱有太多期待的。也许这里曾经出过勇士,也许前所城目睹过轰轰烈烈的历史场面,而一切都在无情的时间面前化为了灰烬。今天所能看到的,只是破落不堪、卫生条件不佳的小村,唯有城墙在默默诉说兴亡旧事,然而又有多少有心人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意味。离开前所城,回头再看一眼公路边露出的厚重城墙,心中仍然有一丝遗憾。 ==历史== 该城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指挥叶兴所建的千户所。1931年改现名。城西有强流河,蜿蜒清澈,绕城而过。据民国《临海县志》载:“前所城高二丈三尺,周围三里六十九步,垛口三百二十个,明[[洪武]]二十八年建”。为明信国[[公汤和]](安徽凤阳人)与明威将军[[方鸣谦]](黄岩洋屿人)负责修筑。两城隔江相望,是江、浙、闽抗倭四十一卫所之一。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城内设立前所巡检司署。[[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南门外修建沙湾联珠炮台,置土炮五门,兵五十名。小圆山塔下建小湾炮台,置土炮三门,兵十五名防守,[[光绪]]二十年重修。至1952年大小炮台各剩一门,后被熔铸,炮台遗址今尚存。凤凰山下前所城历经五、六百年的栉风沐雨,碧藓浸淋,古朴沧桑。古城依山傍水,街巷起伏,地势险要。今年笔者在参与《[[临海军事志]]》编纂之际,我们特地前赴位于椒江区前所街道前所村,穿越于古城内外的街头巷尾,倾听着老人们给我们讲述孩童时的点点滴滴。在我们环城采风中,好客的当地老人[[王天梁]]和[[陈大春]]给我们讲解了当年他们自己参与拆城的经过,并实地指点四个城门方位及地址。在老人的叙述下得知:今前中路和建电路边上的台电排水沟就是当年护城河,前中路段后填塞改建成大道。 至于前所城的毁坏起始过程,有清[[光绪]]三年《汾川李氏族谱》载:“[[咸丰]]六年(1856年),其东小圆山前所,[[汤开远]](汤和)和[[戚南塘]](戚继光)所营之壁垒。今则承平日父耕耘,蓄牧之所经,无复仡仡崇墉之壮矣!”。从以上的几句话中可以想像,[[咸丰]]年间当时的前所城头就任凭百姓们种植和放牧的自由场所,古城就已经破损严重,无复往日的壮观了。可到现代的四、五十年代,当年古城墙更加破败不堪,残垣断壁,东门、北门尚好,城门和四个敌台还在。南面段城墙有几个缺口,百姓自由翻越,孩童在城头上玩耍。至1957—1958年间前所城南门段拆毁,北门段也于1963年彻底被拆,西门则拆得更早。至今只有北段凤凰山上仍有部分残存基石,以及柴行街西门处,唯一仅存的一小段明代城垣,后人在城基上修建了简易民宅,被一群城市的拓荒者安居。 历史的硝烟已经褪尽,前所古城已成一个远去的背影,但城内的街巷布局和民居建筑等至今仍清晰展现。其中有东门路上清巡检司署小衙门旧址仍在,旧时的照墙、四周围墙、麒麟门等格局依稀可辩;有衙门中“来不接客,去不远送”的礼仪还在城里百姓中传诵;有[[城隍庙]]、[[东岳宫]]、[[文昌阁]]、[[三官堂]]等亭台楼阁见证着古城的盛衰;有汪裕源酒酱坊、养正义塾的商家作坊和诗礼传承;有所前路、所后路、仓前路、一大街、二大街、后街、东门路、柴行街、西门街,这些旧时的街巷和古人的足迹;有东南城根粮籽里、包家里、蔡家里、征家里、陈家里,董家里和刘家里等多姓氏聚居的民居和她们世代融合的纯朴民风。所有这些促成了古城内外富有地方民俗和人文色彩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File:中前所城.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置身于惊涛拍岸的钟山项上,遥望着千舸竞发的椒江内外和那丛林掩映中的小圆山古塔,我们蓦然回首,历史与现实的交相映辉,让我们倘徉于文化时空的隧道,寻访这些被遗存废弃、颓败城垣的遗踪。它提醒人们记忆深处,这曾是痛击倭寇捍卫海疆的古战场和燃烧过的烽火岁月。 ==古建筑== 城基本呈正方形,东西长510米,南北宽502米,墙高10米,设三个城门,无北门,上建真武庙,已毁于兵火。各城门原建有罗城(又叫瓮城),现唯有西门罗城尚存。 前所城是关外第一所城,扼据要冲,形势险要。明清交战时,明朝派总兵在此把守。明代在关外曾建有125座所城,前所城是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一座。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军曾把前所城作为攻击山海关的重要阵地。碣石兴城海滨风景区笔架山望海寺龙湾公园[[张学良]]筑港纪念碑前所城圣水寺九门口长城柏山风景区首山[[灵山寺]][[葫芦岛]]港石坊龙湾海滨朱梅墓园乌金塘水库塔山阻击战纪念塔虹螺山风景区塔子沟双塔碣石宫阳光海滩绥中斜塔五里河公园龙背山公园秦汉遗址汉武台大黑山凉水井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中前所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