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87.2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两栖装甲车 的原始碼
←
两栖装甲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两栖装甲车</big> ''' |- | [[File:两栖装甲车.jpg|缩略图|居中|[http://n.sinaimg.cn/sinacn23/594/w870h524/20180611/7802-hcufqih2652113.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4%B8%A4%E6%A0%96%E8%A3%85%E7%94%B2%E8%BD%A6&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两栖装甲车辆是不用舟桥、渡船等辅助设备便能自行通过江河湖海等水障,并在水上进行航行和射击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两栖装甲车辆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当时法国和美国首先试验了一种水陆两用坦克。 =='''基本内容'''== '''中文名''':两栖装甲车 '''国 家''':前苏军 '''类 型''':[[坦克]] '''用 途''':水陆两用 =='''装备使用'''== 1933年前苏军装备了T-37型[[水陆坦克]]之后,又相继装备了T-38和T-40两型水陆坦克。二次大战期间,美日在[[太平洋]]战争中曾使用过此类坦克。前苏联战后发展了一种TIT-76美国则发展了一种可以空运,轻型水陆两用坦克的M55“谢里登”轻型水陆两用坦克,同时,还研制了LVTP-1至LVTp-7和AAv7系列两栖战车。 =='''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这个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即等于水的比重乘以物体入水部分体积”的著名定律,坦克和[[装甲车]]也像潜艇那样靠密闭车体来获得一定的浮力。由于车体较小,远不如潜艇那样庞大,所以重量不能过大,否则很难保证具有正浮力。一般水陆两用装甲车辆的装甲都较薄,装甲车的车体干脆就是铝合金焊接结构。要保证良好的浮力,车辆密封性能尤为重要,一般水陆坦克的通气口等均开在车顶。 =='''分类'''== *LVTP-7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LVTP-7装甲车可在3.5米高的海浪中全车沉没10~15秒钟,可见其浮力储备系数和密闭性能是比较好的。 两栖装甲车辆在水上航行时主要靠推进螺旋桨推进,有的则靠履带转动划水前进,LVTP-7装甲车则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喷水推进装置。一般履带划水航行可达5~6.5公里/小时,靠喷水推进器可达13.5公里/小时。 *ZBL-09式 ZBL-09步兵战车又被称为ZBL-09 8×8轮式步兵战车、09式步兵战车或09式轮式步兵战车,是我国研制的的一种8×8轮式步兵战车,它首次公开亮相是在200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的分列式上,它排在装甲车方队的第5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集团军的成员驾驶。 ZBL-09步兵战车的主要武器为一挺30毫米机关炮、改进型红箭-73C反坦克导弹和车载7.62毫米并列机枪。其大炮版本则可以拥有一枚105毫米或12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ZBL-09步兵战车所配[[发动机]]的功率为330千瓦,ZBL-09步兵战车在公路上最大速度达100公里/小时,越野平均速度40公里/小时,最大爬坡度达30°,可跨过1.8米宽的壕沟,通过0.55米的垂直墙,ZBL-09步兵战车的公路最大行程为800公里。 *法国VBCI VBCI步兵战车采用8x8高机动性轮式底盘,机动性好,战场可部署能力强,可以空运、海运、铁路运输和用[[公路平板车]]运输。车体由前至后分别是:驾驶室和动力舱、战斗舱和载员室。车体前部左侧为驾驶室,这是一个独立的舱室,有隔板和动力舱隔开,又有通道和后部相连通。驾驶舱盖向右打开,其前方有3具潜望镜,中间的1具可换为夜视镜,驾驶员的坐席可调。动力舱位于右侧,前部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稍后是水散热器,发动机排气管的布置很巧妙,可降低车辆的红外热特征;动力舱的上部有一个尺寸很大的检查窗,便于维修保养和整体更换发动机和变速箱。包括炮塔和武器在内的战斗室也是独立的,用筒状格网和其它部分隔开,战斗室的位置稍稍偏右,其左侧留出通道。后部的载员舱较宽敞,整个容积达13立方米,载员的坐席是独立的,两排载员面对面而坐。车体的最后是宽大的跳板式尾门,可用液压装置向下打开,尾门上还有一个向右开启的小门。引人注意的是,VBCI步兵战车上没有开射击孔,这是当前的“国际流行色”,也是安装了附加装甲后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可以认为,VBCI步兵战车上的载员是以下车战斗为主的。 VBCI整车的净重不超过18吨,载重量为10吨,战斗全重控制在26吨以内。车长7.8米,车宽2.98米,车高2.26米。乘员2人(车长和驾驶员),载员9人,这11人组成1个步兵班。可以认为乘载员人数为2+9人,或者是3+8人。因为车长既可以带上8个弟兄下车战斗,也可以留在车上指挥炮长和驾驶员乘车战斗。 =='''关键技术'''== 喷水推进是一种特殊的船舶推进方式,与[[螺旋桨]]不同,它不是利用推进器直接产生推力,而是利用推进泵喷出水流的反作用力推动船舶前进。 喷水推进具有推进效率高(50%~63%)、抗空泡能力强、操纵性优异、工作平稳、运行噪声低、传动机构简单、保护性能好、适应变工况能力强、浅水工作能力强和附体阻力小等优点。 对于两栖军用车辆,由于轮履划水效率低,航速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而采用螺旋桨推进在浅吃水时易产生浅水效应,且螺旋桨暴露在外易受损伤。因而喷水推进器是两栖军用车辆的首选推进方式。 近年来在世界各主要喷水推进器制造商的不懈努力下,喷水推进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公司主要有美国的Kodiak公司、AmericanJet公司AmericanTurbine公司,英国的UltraDynamics公司,新西兰的Hamilton公司,瑞典的Kamewa公司,荷兰的LipsJet公司,日本的川崎公司和三菱重工公司等等。 国内在喷水推进技术方面的走在前面的是上海的708所等单位,国内已可以设计50~2500KW的喷水推进装置,可以用作航速在45Km/h左右的高航速两栖军车的喷水推进器。 [[滑行艇]]的艇体形状很多,有平底型,高速圆舭型,V型艇,倒V型艇和双体型等等。一般认为,处于过渡状态航行的艇,艇体以采用高速圆舭型为宜。在接近滑行状态时,V型艇体呈现优势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991728977451067&wfr=spider&for=pc 泰国又要下单了,采购两栖装甲车,中国战车或是最佳选择],军武次位面, 20-07-01</ref> 对于两栖军车而言,V型车体一定程度地减小了车底距地高,影响车辆的越野通过性。因此美国的AAAV履带式装甲车采用了平底型滑水车体加辅助滑水板的模式。但是放收辅助滑水板的操控机构复杂,而且车辆在水中的阻力也较大。 轮式两栖军车一般没有装甲焊接车体,无须厚重平坦的车底甲板,因而可以采用复杂一些的车底形状以减小水中阻力,材料为玻璃钢。 英国吉布斯公司开发的[[两栖车辆]]的车底形状类似于单体滑行艇与双体滑行艇的结合,这样既大大降低了车辆在水中的阻力,更容易地进入滑水航行状态,又增加了车辆在水中的操纵稳定性,同时还保证了较大的最小离地间隙。 浸在水中的车轮及悬架装置会产生巨大的水上行驶阻力。欲获得高航速,收起车轮并使之高于水面是高航速两栖军车必须做到的动作。 悬架设计的平衡位置为下横臂跳动角在-10º位置时;而陆上行驶时,悬架正常跳动范围为下横臂跳动角在-26º~10º范围时;在水上行驶时,下横臂跳动角被提升至70º位置,车轮发生翻转,车轮外倾角达到65º,车轮前束角达到-36º(后束状态),车轮被完全提离水面。 为实现悬架在陆上行驶时的正常功能,并在水上行驶时完成车轮的收放,可以采用油气悬架结构。油气悬架中的油气元件具有良好的弹性阻尼特性,可以很好地实现陆上行驶时的缓冲减振功能,并可以作为水上行驶时收放车轮的工作油缸。 车轮收放控制系统主要包括4根带隔膜式蓄能器(气体弹簧)的双向作用液压油缸、液压动力单元、4个三位四通电磁阀和相应的油路。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两栖装甲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