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47.1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两栖犀 的原始碼
←
两栖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两栖犀</big> ''' |- |[[File:两栖犀.jpg|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两栖犀 拉丁学名: Amynodon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目: 奇蹄目 亚 目: 有角亚目 科: 两栖犀科 属: 两栖犀属 种: 蒙古两栖犀等 分布区域: 始新世到渐新世的北美洲和亚洲,已灭绝 |} 古哺乳动物的一科。属奇蹄目。外形似大而笨重的现代犀牛,有强壮的四肢和短而宽的脚。<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29/00/68251262_932755883.shtml 两栖犀],个人图书馆 , 2020-08-29</ref> ==生活时代== '''两栖犀''',所属动物界,属犀科,生存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上始新世和渐新世,在亚洲到中新世还有。 ==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野外队,在[[河南]]的[[渑池]]、济源、卢氏,和[[山西]]的[[垣曲]]等县的上始新统中,采集了许多哺乳类化石,其中包括好几种两栖犀科的化石。两栖犀科的化石过去在我国及亚洲其它地区,发现的化石种类及数量都较少,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哈萨克斯坦)]],以及我国的[[内蒙]]、云南、[[陕西]]、山西和[[河南]]都有不少新材料发现。这些新资料表示两栖犀科在东亚的上始新统和渐新统中,分布十分广泛,种类也很繁多。因而在地层和动物群对比上有重要的意义。 ==生活习性== 两栖犀科(Amynodontidae)古哺乳动物的一科,包括两栖犀属(Amynodon),后两栖犀属(Metamynodon),巨两栖犀属(Gigantamynodon)等共23属,属奇蹄目,可能与跑犀拥有同一祖先。外形似笨重的现代[[犀牛]],巨两栖犀身长达4米,体重达3-4吨,两栖犀属则是本科中较为有代表性的类群,以其下的蒙古两栖犀最为著名。两栖犀有强壮的四肢和短而宽的脚。生活习性与[[河马]]相似,拥有锋利的犬齿和[[野猪]]一样粗壮的獠牙,主要用于争夺配偶和与敌害搏斗。生存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上始新世和渐新世,渐新世时达到顶峰。在亚洲到中新世还有,可能是因为难以适应新气候环境而灭绝的。由于鼻孔与貘类似向后伸缩,且两栖犀科中的Cadurcodon拥有一个和貘类似的长鼻子,所以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史前大型貘类,后来才证明是一类特化的无角犀。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两栖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