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55.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东汉青瓷四系罐 的原始碼
←
东汉青瓷四系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 align= center| '''<big>东汉青瓷四系罐</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325e460097eba7cc.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591236&sid=6805015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东汉青瓷四系罐 出土地点: 长沙识字岭 所属年代: 汉 所属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 |} '''东汉青瓷四系罐'''为[[东汉]]时期的文物,高23.2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14.7厘米。1954年出土于[[长沙]]识字岭。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ref>[https://www.163.com/v/video/VTNBLD6HR.html 中国瓷器的早期纹饰——青釉贴花四系罐,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 网易 2021-11-09</ref> 盛储器或陪葬用具。该罐整体造型古朴大方,美观实用。罐的胎色呈灰白色,施青釉至器身下腹部,釉面光洁如新,胎釉结合紧密,是东汉青瓷中难得的佳品。 == 历史渊源 == 汉至唐代[[青瓷]]中最常见的一种器型。直口、丰肩、鼓腹、平底,肩有四耳,耳由两根泥条捏成或削成桥形。魏晋至唐,四系罐演变规律是:器体不断增高,上腹收小,下腹和底相应扩大,重心向下,越来越切合实用。 盛储器,或为墓主人生前所用,死后用于陪葬。东汉是古代成熟瓷器的产生时期,完成了原始瓷器向真正的、符合现代标准的瓷器的过渡,这一件器物可看作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该罐小口、短颈、溜肩、鼓腹,肩、腹部曲线圆滑,下腹斜收,底平略内凹,肩部对称粘有四个泥条做成的小系,整体造型古朴大方,美观实用。罐的胎色呈灰白色,施青釉至器身下腹部,釉色晶莹明亮,釉面光洁如新,开片细密,胎釉结合紧密,是东汉青瓷中难得的佳品。 青瓷亦称"绿瓷"。在坯体上施以以铁元素为呈色剂的釉,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的瓷器,称为青瓷。我国的青瓷经历了原始青瓷、早期青瓷之后,一般认为在东汉时期进入了成熟阶段。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浙江的上虞、德清、余姚、宁波、绍兴、萧山和永嘉等地都已发现东汉时烧造成熟青瓷的瓷窑。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烧造水平。三国吴和西晋时,青瓷烧制水平迅速提高,浙江上虞、[[绍兴]]、余姚、宁波、萧山地区的越窑,温州地区的瓯窑以及金华地区的婺州窑,成为青瓷的主要产地。江苏宜兴均山窑和湖北、湖南、江西的一些地区也有生产。东晋、南北朝时,青瓷生产已遍布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山东等地,在浙江曹娥江两岸山坡就发现窑址二百七十余处。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重要的窑址有河南的安阳窑、巩县窑;河北磁县的贾壁村窑;安微淮南窑;湖南湘阴窑和四川省的邛崃窑。唐代时青瓷仍具有重要地位。浙江的越窑、瓯窑、婺州窑;湖南的岳州窑、长沙窑;江西的洪州窑,九江蔡家垅窑;临川白浒窑;福建安南窑、将乐窑;[[广东潮安窑]]、[[三水洞口窑]]、[[新会崖门官冲窑]],[[四川成都青羊宫窑]]和[[邛崃窑]]等是当时的主要产地。闻名于世的越窑青瓷盛于唐代中晚期,其产品胎质细洁,釉色"类冰"、"类玉",器形丰富,纹饰高雅,与北方邢窑的白瓷并称,是谓"南青北白"。北宋中期以后,越窑渐衰,龙泉青瓷崛起。同时,北方的[[耀州窑]]、[[汝窑]]、[[临汝窑]]和[[北宋]]末汴京官窑的青瓷异军突起,达到了很高的烧制水平。南宋中晚期[[龙泉粉青]]、[[梅子青釉]]达到了青釉烧造的最高水平。到了明代,由于[[青花瓷]]的出现和[[彩瓷]]的兴起,青瓷渐趋衰微。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返回「
东汉青瓷四系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