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01.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东华里 的原始碼
←
东华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东华里.jpg|thumb|right| [https://dimg06.c-ctrip.com/images/010011200082qlj3mF509_C_1600_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51527-304079348.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东华里]]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福贤路,100多年前,佛山城里的“第一街”,原名“伍杨街”,是佛山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庄宅式府第建筑群组,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居建筑风格,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更名为“东华里”,至嘉、道年间,迁入骆氏家族,该族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为规整美观。清末时,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氏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 中文名: 东华里 外文名: In donghua 地理位置: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福贤路 全 程: 112米 ==基本概况== 东华里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福贤路,100多年前,佛山城里的“第一街”,原名“伍杨街”,是佛山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庄宅式府第建筑群组<ref>[http://www.naic.org.cn/html/2018/gjzg_0503/42906.html 东华里 一条街看尽佛山前世今生] </ref>,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居建筑风格,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更名为“东华里”,至嘉、道年间,迁入骆氏家族,该族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为规整美观。清末时,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氏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 ==民俗文化== 东华里全长112米,街首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石刻街额,街道宽阔畅顺,花岗石铺砌的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因历来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装修,均极为讲究,门房高大,石砌台阶,门墙多为水磨青砖结砌;室内的厅堂装饰亦不俗,多有木雕屏风、花架及隔扇等高档设置。街之前段为互相毗连的屋宇,其中尚存“伍氏宗祠”、“招氏宗祠”、“招雨田祠”及招氏“敬贤堂”等建筑物;街后段两旁各有小巷四条,巷内为宅第后三进的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均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室内设置除个别略有改动外基本为旧貌。 ==历史演变== 名门望族、达官贵人聚居据市文化局考证,东华里曾经是名门望族、达官贵人聚居之地。历史上清[[嘉庆]]、[[道光]]年间朝中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骆秉章携家人迁入东华里,他对东华里北侧的自家宅第进行了重新修葺,屋宇更加整齐美观。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街口建起闸门楼,并将石刻街额“东华里”镶嵌其上,整个街面也铺砌了花岗岩。清代末期,富商招雨田又迁居此处,招为南海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买进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扩建装修。及至光绪年间,军机大臣戴鸿慈之弟戴鸿惠(清末民初南海劝学所所长)也买入东华里北侧中段宅第,并加以修葺。近年来佛山市文物部门经考证,发现7号民居还有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黄少强建立的“止庐画塾”,他有一段时间就在那里生活与教学。在名人、富豪、官宦聚居地的意义上讲,东华里应该算是“岭南第一街”。 东华里街道全长146.4米(主街道长112米,副街道长34.4米),总占地面积10217平方米,共有房屋58间。及至今日,虽然拆迁过后的东华里已然破落而残败,但隐约可见镬耳墙、房檐和窗棂上的镂空花纹。仍然能够感受当年的富庶与繁华。东华里17号,曾是清朝一品大官、四川总督骆秉章的宅第,而这里分成好几户人家了。 ==改造工程== 祖庙东华里,承载着佛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记载着千年古城的沧桑,延续着佛山历史的脉络。祖庙东华里片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文物,改造过程中佛山岭南天地不仅延续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注入时尚现代的生活元素与配套设施。 佛山岭南天地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发展主轴,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和改造片区内的22幢文物建筑及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延续历史街巷,创造尺度适宜的开放空间,使佛山的历史风貌与城市脉络得以传承,并赋予新的生命力。同时,佛山岭南天地将充分挖掘佛山粤剧之乡、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美食之乡等文化特色,并将这些特色引入片区改造的各类文化设施及现代化设施之中,使其成为佛山展示城市文化精髓的综合社区,推动佛山文化名城的建设。 ==社会影响== 东华里不仅是[[佛山]],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镇街道,是佛山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庄宅式府第建筑群组,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居建筑风格,是研究佛山地方史、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8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东华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