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203.1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东临道 的原始碼
←
东临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济宁道.jpg|缩略图|右|300px|[http://www.kfzimg.com/sw/pmimg/1501/0129909e1ef6fe9e3f_b.jpg 原图链接][http://www.kongfz.cn/46454877/pic/ 图片来源于孔夫子旧书网]]] '''东临道''',[[山东]]省属地,原[[清朝]]兖沂曹济道一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制,设济西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6月3日),济西道改为东临道(即原临清州、东昌府属地为基础)。辖区主要是老山东省的鲁西北地区古运河两岸这一带县、市、区。 ==历史== 1914年6月由济西道改名,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属山东省。辖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莘县、冠县、馆陶、高唐、恩县、临清、武城、夏津、邱县、德县、德平、平原、陵县、临邑、禹城、东平、东阿、平阴、阳谷、寿张、濮县、朝城、观城、范县等县。辖区约当今山东省德州、陵县、临邑、禹城、茌平、东阿、平阴、东平、梁山等市县以西地区及河北省临西、邱县、馆陶三县和河南省范县、台前两县地。1928年废。<ref>[http://www.guoxuedashi.com/diming/14424s/ 东临道]2020-10-03 来源:国学大师网</ref> ==建置隶属== 商代末期,聊城为纣王庶兄微子受封之地,时称“微子城”。[[西周]]为“郭国”领域。[[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秦代始建县,名聊城,属东郡。此后至[[东汉]],隶属关系未变。三国时,属魏国平原郡。晋代属平原国。[[南北朝]]刘宋时属魏郡。南北朝北魏时又复属平原郡。583年(隋开皇三年),平原郡废,596年(隋开皇十六年),又于王城置博州,聊城遂属博州。大业初年博州撤销,改属武阳郡。621年(唐武德四年),重置博州,辖聊城。742年(唐天宝元年),为博州博平郡领属。906年(天祐三年)后,聊城一度改为聊邑,但隶属关系未变。后晋时,属博州。宋代至金,仍为博州管辖。1264年(元至元元年),改为东平路总管府所属。1267年(元至元四年),聊城为博州路总管府所辖。1276年(至元十三年),改博州路为东昌路,聊城为东昌路总管府治所。东昌之名,始见于此。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东昌路为东昌府,聊城为其治所,县为府领。清承明制,聊城归属如旧。 1912年(民国元年),改东昌府为东临道,辖聊城。1926年(民国15年)1月,改东临道为东昌道,聊城为其属县。1928年(民国17年)废道,聊城县由山东省直辖。1936年(民国25年),省下设督察区,聊城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民国27年)11月15日,日军侵占聊城,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国殉职,为纪念其抗日伟业,于1940年(民国29年)改聊城县为筑先县,隶属鲁西行政公署第四专区。1945年(民国34年),改属冀鲁豫行政公署第四专区。 1947年1月1日,聊城解放。1949年撤销筑先县恢复聊城县,隶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全境划归山东省,仍属聊城专区管辖。1958年12月,改聊城县为聊城市,隶属山东省。1963年3月1日,改市为县,复属聊城专区。1983年8月,撤销聊城县恢复聊城市,为山东省直辖。<ref>[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5&rec=9&run=13 聊城市志]2020-10-03 来源:山东省情网</ref> ==參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东临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