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88.1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世界上的蜜蜂越来越少(老才) 的原始碼
←
世界上的蜜蜂越来越少(老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世界上的蜜蜂越来越少'''<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2266917/pexels-photo-1226691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世界上的蜜蜂越来越少》'''是[[中国]]当代作家老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世界上的蜜蜂越来越少=== 我们似乎十分关心那些野生的濒临绝种的动植物,而对于蜜蜂,好像根本不能列入什么级别的[[保护]]名单,我对蜜蜂的关心只是到了春天南方人是否带了他的蜜蜂到大山深处来[[酿蜜]],蜜蜂的多少从不过问。 [[认识]]一个养蜂采蜜的浙江人,我叫他“老朱”,几乎所有的“蜂识”都来自于他的口授,所以每年的春季总是心中可以突然冒出老朱的影子,因他而惦念蜜蜂,尤其是他说蜜蜂采蜜的地儿在不断压缩,路边的槐花不能采,就像邓丽君延长的那首歌——《路边的野花你不能采》,蜂是挑剔的,铅含量是个大患。对此我也感到忧虑,尽管我对食蜜的爱好近乎无,但想想那些哮喘的人,据说蜂蜜对其疗效很不错,对那些术后消炎恢复元气的人更是很好的进补之品,于是我有了喜欢“观采想食”的情绪,但愿我没有给蜂蜜做夸大不实的虚假广告。 那天,春暖花开了,突然遇到之前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带着他的媳妇到我所在的河东社区的茶舍里来,说特意看我,我受宠若惊,但也很高兴,毕竟还有人在意一个不再与他互动的人。 他叫“亮子”,姜姓,上学的时候大家好像就那么称呼,早就丢了“姜”字。他和他的媳妇都是我的学生,一起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在北京混了大约四五年,因为生孩子,也有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他们夫妻俩就一起从“北漂”那又漂到了胶东半岛老家,在老家办起了与音乐教育有关的辅导班。 [[叙旧]]与[[寒暄]]之后,我们正在窗前吹风。院子里的三株龙爪槐已经吐出了细芽,我喜欢叫它“虬槐”,仿佛盘龙缱绻,静卧不展,颇有蓄势之力。往往很多人是从一些并不为人看好的植物身上得到精神的启发,产生精神的动力。若是参天,我们只有仰望的份儿,少了对其“蓄势”精神的关注,“虬槐”对那些干一件事就想一举冲天的想法实在是一个隐喻与告诫。 亮子也盯住虬槐目不转睛,我知道,他也是一个睹物思情思理的人,便问他,看出什么了?他呵呵一笑道,老师,有时候人真的如虬槐那样。我明白他的话,似乎是自况的意味更多些,满怀了感伤。他曾经为我撰写的一篇“校赋”作曲配音,以为朗读的背景乐;他还在世界孔子文化艺术节上做过专题片配乐,我听过,沉浸其中不想走出来,浑厚典雅,磅礴凝重。可能有着“谁的孩子谁来亲”的狭隘情绪的左右,但更多的是欣赏他的才华。没有想到,他直面虬槐所思与我的毫无二致。他说,虬槐总是这样欹曲着,似乎是在蓄力,就像看见的那尊曲身推球的雕塑。我的“蓄势”被他换成了“蓄力”,觉得更切合他了。我赶紧颔首,表示赞同。 老师,蜜蜂该来了吧?亮子突然生出了浮想,回到了读书那阵的幼稚与可爱,我有些不适应了。 你以为对面的虬槐也会招蜂引蝶?我反问他,好久没有人与我如此书生气十足地去斗嘴,或是来一次头脑风暴。 亮子无言,注目虬槐。树干的黑皮还没有愈合皲裂的伤口,春色刚刚在她的梢头唤起了细微的渺渺的叶,只是那些垂落的槐枝已经着意地贪长,葳蕤的墨绿蓄满了她的枝条,春来,她不会因状态不展而记恨而矜持,还是把生命的绿给了春。 我们看到的还不是正品纯种的槐树,怎可去盼那些蜜蜂可以嘤嘤地翔舞。亮子是在为他的失落而不悦,我不能刺痛他的心,哪知亮子不是这个意思,道,老师,你千万别为我的现状而发生恻隐,我只是想,这个世界上的蜜蜂是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未来真的是不堪设想了。 亮子的[[境界]]让我刮目,但还是不理解他怎么突然对蜜蜂的多寡有了忧虑之色呢?我们没有资格责备这个现状,但只能忧心,艺术的诞生,往往是天赋与勤奋共同糅合而出现的产物,但人们已经没有了如蜜蜂酿蜜的那种勤奋了,只剩下怪诞了。 我在想的是,有个报告称,人类的食物大约90%源于谷物,谷物的收成靠蜜蜂授粉的占到70%,若是蜜蜂减少,我们应该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谷荒”。蜜蜂的前景堪忧,群峰的数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急剧下降,如今还在持续下降,根据伦敦的专业人士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压缩甚至局促了蜜蜂的空间。但我没有亮子的那种“杞人忧天”,却也因他的观点的标新立异而感到震撼,从事艺术的人,不靠蜜蜂酿蜜的[[精神]],而去做一只倦怠懒惰的蜜蜂,以至于失去蜜蜂忙碌的[[天性]],还有会一瓶纯真的蜜呈现给你么? 我安慰亮子,我们做一个好蜜蜂吧,唯有这样的心愿和笃诚才求得一份心安,没有丧失掉应有的天性。他点头,但无奈。 老师,我在网络上读了你的两部小说,是《磨合期之阵痛》,还有《江湖不夺爱》,是吧?你的感受我知道,原因不一定你能够明白。我没有想到,他是有备而来,是想做艺术的对话,我不住地示意他说下去。 老师,我们有点同病相怜了。我做的那些音乐,就像你做的那些小说,太像音乐了,太像小说了。我们给小说的标准几乎都离不开伟大的现实主义,所以才让我们循规蹈矩。我惊愕他的直言,但埋怨现实主义的作祟,实在让我不能转弯接受,《战争与和平》《红与黑》……《子夜》《围城》……都是现实主义的杰作,太多了,现实主义路线的指引,应该永远不衰。但有多少人还在捧着现实主义[[废寝忘食]]? 人的理想与主张往往会被现实击碎,容不得你再来修复,拾掇不起了。就像爱情,现在时兴的是智能手机里的爱情,就连夫妻回家都是每人握着一部苹果或者华为,听起来还朗朗的笑声本应该是两个人在爱河里碰撞而激起了浪花才发出的,现在是在一部手机里怪异地跃出,剥夺了原始的爱,自以为丰富的要命。 想起了小说,如果谁还在看《骆驼祥子》,那一定是中学生在教育部推荐的读书目录里。看小说都已经是虚幻的了,所谓的魔幻小说,才是当下的主流,那些小说还需要蜜蜂精神去采集现实生活的甘蜜么?只要有些许人造的东西涂抹在外表就可以了,可能比真实的还要光鲜。 亮子说,所以放弃城市,实在是因为厌倦,我很理解。 亮子还不放弃他做蜜蜂的想法,临别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想隐几年,静心去做一点他认为是真的音乐,要我给他写歌词,因为他欣赏我还坚守的现实主义。 连夜,我发给了他一组爱歌歌词——那扇窗为你留。我告诉他,我还是现实主义,这是艺术的根基,他给了我一个网络的图标,我不知代表什么,但卡通的影像并不坏。 亮子想做蜜蜂,是因为蜜蜂太少了,他加入了,我随着他走进蜂群,希望他无悔地成为嘤嘤的采蜜的蜂,希望他“纷纷穿飞万花间”,“小小微躯能负重,嚣嚣薄翅会乘风”,和着他的“天籁之声”的音乐,唱几首“蜂之歌”…… <ref>[https://www.sanwenzx.com/index.html 散文在线网]</ref> ==作者简介== 老才,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世界上的蜜蜂越来越少(老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