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98.19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与生命有关的瞬间(吴桐) 的原始碼
←
与生命有关的瞬间(吴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与生命有关的瞬间'''<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0527735/pexels-photo-10527735.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与生命有关的瞬间》'''是[[中国]]当代作家吴桐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与生命有关的瞬间=== 行年渐长,年少时的随性与桀骜敛了许多,就像历经河水冲刷的鹅卵石,棱角削去,生命长河便涟渏轻淡。任多少坷跘擦身而去,任岁月的风尘在心头掠过,也不再惶恐,不再彷徨。而回望过去,依旧留驻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些与生命有关的瞬间,由此,也渐渐地生发出诸多对生命的敬畏。 想起那年,父亲从那座孤坟中起出奶奶的遗骸时,我正站在围观的人群里。看着父亲拎着那一袋遗骨,根本不懂得那里承载着父亲怎样的情感。那些孤零零的骨殖在清水河边静静地等待了三十余年,等待着与逝去多年的爷爷团聚。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很多年前的黄昏,在一片空旷的打谷场上,在周遭众人静穆的眼神里,父亲跳进那座没有棺木的坟坑,捡拾起一块块的遗骨。他要把那个简单得令人辛酸的坟墓进行迁移,因为这里被规划了。 小孩子们被大人勒令回家,母亲也不允许我们姐妹去看,但是我倔强地站在人堆里想看个究竟。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更没有隆重的葬礼场面,只有热心质朴的老街坊拿着铁锹家什帮着挖土。几乎没用多长时间,父亲就从那个没有棺木,也没有任何陪葬品的坟坑爬了上来。 那一刻,在众目睽睽之下,我突然觉得父亲是那么孤单,那么寂寞,我很想上去帮他拎起那袋骨殖,帮他拎起曾经的、一个鲜活的生命。没有恐惧,却也没有悲伤。父亲幼年丧父,少年丧母,只有孤单艰涩的童年,这也使得我们对爷爷奶奶没有任何印象,更枉谈多少血脉浓情。他们在我们的心中只是一种没有称呼过的称谓,一种没有任何形象的存在,可是那一刻,我感受得到某些维系,却理不清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奶奶辞世时,父亲正在乡下亲戚家躲避战乱。奶奶的后事是由几个亲戚一手操持,简单地埋葬的。父亲是独子,再也没有至亲的家人可以相守。十二岁少年的肩膀上是突然间增加了重担,还是空空如也,了无牵挂?我再也无法得知。只知道他流浪了几年后,十六岁便与小伙伴们一起应征入伍了。当他重新拥有家的温暖时,已是而立之年。 夜幕不知何时已经降临,围观的人群渐次散去。我跟在父亲的后边,看着他匆匆忙忙与亲戚们上了马车,赶在那个时辰,赶去老家的祖坟,把爷爷奶奶合葬入土。朦胧的月亮在马车渐行渐远的奔跑中,缓缓升起。 我的双亲至今健在,没有经历过至亲骨肉从身体里被抽离的感受,我也无法真正的感知父亲当时的心情。直到长大成人后,当我有了下一代的延续,才清楚地感受到,一种承继绵延的血液涌动在体内。它汩汩的流淌时刻撞击着心灵最脆弱的地方,只要有些许触动,一种永远不能割舍的隐痛就会随之出现。于是,对父母的感情再也不是儿时的轻纵与任性,而是走得愈远愈加牵挂,牵着他们的手依然怕失去。 当我回首那一幕时,终是叹息[[感慨]],生命如此之轻,轻得不过是一个拎袋就可以承受;生命又如此之重,重得可以承载多少[[悲欢离合]]。 如今,[[清明节]]已越来越被国人[[重视]],这个传统节日倍加重视的原因,不仅是要引起我们对祖先的景仰与感念,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这是一张边沿有些[[泛黄]]的老照片,隐隐透出一种家族辉煌时的雍容大气,我望着照片中一个身材[[高挑]]、面容秀美的女孩问丈夫:“这是谁?”他自豪地说:“是咱妈。” 婆婆是土匪的女儿,这个定论早已尘封在烟波浩渺的革命历史长卷里了。她的父亲曾经打过日本鬼子,也曾经与国民党部队交火,也与我党友好交往直到反目。在那个政治背景错综复杂的战争年代,他们没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无法预见政权的最终归属,只是凭籍着生存的欲望进行着个人奋斗。在经过一次次争取生存的事件冲突后,他们最终站到了政权的对立面。 此刻,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人性的高度解读他们的时候,其实可以读懂,他们不过是一群为了在那种烽火年代里生存下去而挥戈舞槭的农民,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没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只是用自己的民族自尊、用自己的善恶标准找寻着攻击对象。他们最终的下场必然是悲剧性的。 婆婆是家中的长女,那时她的家族是当地的望族,大家闺秀的[[风范]]直至年老依稀可见。或许是家族的[[磨难]]与[[悲欢离合]]赋予了婆婆[[坚毅]]的品格,她成了家庭风雨中最坚硬的一双翅膀。 公公是个老实巴跤的工人,只因早年参加过国民党军队,文革时也被拉去批斗。一天夜晚,批斗结束后,很久没见丈夫回家。婆婆急得跑出家门寻找。家中几个孩子都年幼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院后就是一口枯井,四野风声飒飒,了无丈夫的踪迹。生死的气息围绕在身畔,她站在那里,鼓足勇气对着无边的夜色,对着某个角落里怯懦的丈夫骂道:“你这个胆小鬼,这么大点事就不想活了,你知不知道家里还有谁,有种你就别回来!”在一句句痛骂声中,一个想要结束的生命就这样被骂了回来。 当我的爱人——婆婆最小的儿子身体[[骤然]]垮下的时候,婆婆的精神也突然间低落了。“皇家重长子,百姓疼么儿”,他是家中的老小,所有的哥哥姐姐都偏着心疼他,更不要说母亲。在他[[生病]]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的婆婆天天都往诊所跑。他躺在病床上输液,婆婆在旁边陪着。 那天[[黄昏]],她[[孤零零]]地坐在[[石阶]]上,[[削瘦]]的身影被夕阳拉得长长的,花白的头发在暮色中飘[[纷乱]]。那个小门诊里边有她的儿子在输液,儿子担心她待在那间屋子里空气污浊,于健康不利让她回家,她却担心和心疼儿子,又倔强地守在门口不忍离开。老远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便禁不住流了下来。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吴桐,笔名:百姓奇言。男,汉族,内蒙古包头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与生命有关的瞬间(吴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