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7.1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不自量力 的原始碼
←
不自量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不自量力</big> ''' |- |<center><img src=http://duzui.92demo.com/d/file/chengyu/2017-11-04/ca3c4b74fb6211992f373c0618e693c9.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duzui.92demo.com/chengyu/287.html 来自度哥世界之最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bù zì liàng lì</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自不量力]]、[[螳臂挡车]]、[[蚍蜉撼树]] '''反义词''' :[[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出 处''' :《[[左传]]》 '''体 裁''' :[[成语]] '''属 于''' :中性词 |} '''不自量力'''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zì liàng lì,意思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 ==原文== 《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duó)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wěi)而以伐人,其丧(sànɡ)师也,不亦宜乎!”<ref>[http://chengyu.t086.com/cy1/1123.html 不自量力],在线成语词典</ref> ==典故==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当时人们说的息国所犯“五不韪”是哪五条呢?根据[[《左传》]]记载,就是:“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词,不察有罪。”意思是:不估计自己的威德是否比对方高,不衡量自己的力量是否比对方强,两国国君出于同姓、本是亲属而不亲爱,对双方争执的言词不分析是非曲直,不认识自己的错误。又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是以知息之将亡也。”意思是: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由此可以看出息国快要灭亡了。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这个故事,说息国所犯“五不韪”之一的“不量力”,即成语“不自量”的出处。 唐代诗人韩愈在《调张籍》一诗中,开头几句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李白、杜甫的诗文顶天立地地存在着,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不可泯灭。没想到一群无知的人竟然这样愚蠢,借故设法对他们进行毁谤。就象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太可笑不自量力了。这六句诗很有名,常为后人所引用。韩愈在这里,对李杜的诗歌成就作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对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给予了辛辣的讥斥。 成语“不自量力”便是从“不量力”和“不自量”两种说法演化而来的,同时又都可单独使用,又作“自不量力”,意思都是自己不估量一下自己的力量,人们多用来讽刺那种自高自大,不量力行事的人。 ==视频== <center> ===不自量力=== {{#iDisplay:l0637jp1ko2|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返回「
不自量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