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0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上海电影制片厂 的原始碼
←
上海电影制片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上海电影制片厂</big>''' |- |<center><img src=http://cul.china.com.cn/pic/2019-11/19/36c0f758-e843-4c61-ab67-2104fb333255.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cul.china.com.cn/2019-11/19/content_40964365.htm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公司名称: 上海电影制片厂 成立时间: 1949年11月16日 公司类型: 国营 地位: 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 |} '''上海电影制片厂''',是[[中国]][[电影]]老企业,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成立于1949年11月16日。1950-1952年,由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国泰影业公司等8家私营电影企业联合组建为国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ref>[http://cul.china.com.cn/2019-11/19/content_40964365.htm 上海电影制片厂迎来成立70周年]中国网</ref> == 概述==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工商业]]最繁荣的[[城市]],上海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896年,中国第一场"西洋影戏"的放映在上海举行;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在上海制作完成;1921年,中国第一部正式意义上的电影故事片在上海诞生。从此,电影在上海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民族]]风格。 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的主要生产地便在上海,这使上海具有着大量的电影生产经验、人才和物质实力。例如亚细亚影片公司、上海影戏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艺华影业有限公司等等一系列中国最早期最有影响的电影制作机构都建在上海。因此,把上海视作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并不为过。上海电影制片厂正是在这个传统上成立于1949年11月16日的。第一任正、副厂长为剧作家[[于伶]]和戏剧家[[钟敬光]]。电影艺术家、剧作家[[陈白尘]]和张骏祥出任了艺术委员会的正副主任。 == 发展简史 == 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宣告成立。由于伶任厂长,钟敬之任副厂长。1950年,上影拍摄完成了建厂后第一部故事片《农家乐》,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合并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由多家公私合营和私营公司组成)。期间,上影创作了一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优秀影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家》等影片,为新中国电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 企业文化 ==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周彦译制导演)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1953年,桑弧导演拍摄了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舞台艺术片。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成上海电影制片公司,1958年转为成立上海市电影局,均由袁文殊担纲负责。下辖江南、海燕、天马3家制片厂和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译制厂以及电影技术供应厂、电影演员业余剧团、电影乐团、电影发行公司等10个单位。这期间创作的《女篮五号》《林则徐》《聂耳》《羊城暗哨》《今天我休息》《老兵新传》等影片再次创造了一个新的高潮。 1957年,由[[谢晋]]导演的影片《女篮五号》是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影片。1958年,由[[沈浮]]导演的《老兵新传》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1959年,[[郑君里]]导演的影片《聂耳》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传记片。 短短十年间,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中国电影最大的生产基地,上海电影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丰收期。各路精英汇聚申城,新片佳作层出不穷,影响深远广泛。无数的"第一"续写着曾经的荣耀,也开拓着更宽广的未来。 ==优秀影片 == 作为中国影片生产基地,拍摄了许多优秀影片,如《51号兵站》《羊城暗哨》《女篮五号》《红楼梦》《聂耳》《李师师》《枯木逢春》《李双双》《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恼人的笑》《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城南旧事》《秋天里的春天》《芙蓉镇》等。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曾一度改为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下设3个电影制片厂:江南电影制片厂、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天马电影制片厂。不久,撤销江南厂,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改建为上海市电影局。 1973年后,海燕厂(当时名为红旗电影制片厂)和天马厂(当时名为)重新合并为。补充:上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成立于1957年4月。她是融[[美术片]]、儿童片的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及[[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多媒体]]产品的出版、发行、销售;版权授权经营与开发:儿童卡通服装、玩具、文具礼品的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机构。这里汇集了蜚声动画影坛的[[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作曲家和技术专家,具有较强的影视动画片创作、制作和衍生产品研发实力。 50多年来,《铁道游击队》《牧笛》《南征北战》《鸡毛信》《渡江侦察记》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在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动画片的同时,还和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合作拍摄了《狐狸列那》《诺亚方舟》《不射之射》《环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酱》《鸭子侦探》《天才发明家》等影视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较完善的影视发行网络。 所创作的影视动画片发行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电视播放栏目《卡通王》在全国近30家[[电视台]]播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拥有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卡通王》杂志社和上海美术电影专修学校等实体,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和[[动画片]]创作人才培养等服务。 == 参考来源 ==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返回「
上海电影制片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