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205.18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上党落子 的原始碼
←
上党落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上党落子</big> ''' |- | [[File:上党落子.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上党落子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Ⅳ-98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山西省潞城市、黎城县 |} '''上党落子''',[[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流行在山西东南部的戏曲剧种,上党落子是[[河北]]武安落子的一个支流,约在清朝[[道光]]年间武安落子流入黎城,后同当地语言,民歌相融合,逐步发展为具有上党乡土风貌的剧种。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班社分别受到上党梆子和蒲州梆子的影响,因而在清[[光绪]]年间,上党落子形成南路、西路两个艺术流派,后两者在艺术上又相互进行借鉴和吸收、逐渐统一了风格。<ref>[http://www.chnjinju.com/html/minjianxiaoxi/shangdangluozi/index.html 上党落子] , 山西戏剧网 </ref> 2008年6月7日,[[山西]]省潞城市、黎城县申报的"上党落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李仙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序言介绍== 上党落子源于[[河北]]武安落子。约在清[[道光]]年间吸收民歌小曲及上党梆子的艺术营养而形成。 清[[同治]]年间,潞城县潞河村有人组织合义班,将"打地圪圈"落戏搬上舞台。上党落子搬上舞台后,为与上党梆子争夺观众,于[[光绪]]十年(1884)从[[河北]]请来平调演员[[王四虎]](又名韩宝台)任教多年,使黎城落子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发展,由只演民间生活小戏转变为也能演朝代大戏。 光绪二十八年(1901),艺人[[王三和]]将蒲剧表演技巧带回上党地区,又吸收河北梆子《[[三岔口]]》等武戏技艺,使落戏剧目更加丰富,音乐唱腔、表演艺术日臻完善,其活动范围扩展到上党多数地方及[[临汾]]、太原、[[芮城]]、永济、[[永和]]、大宁及[[河北]][[涉县]]、武安、[[磁县]]、[[河南]]林县、[[陕西]]延川等地。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民国24年(1935)年,在[[黎城]]、潞城、壶关、长子、屯留和晋南地区有抓班、兴胜班、平盛班等20多个班社,经常上演的剧目达100多个,剧种兴盛。 民国27年间(1938),[[王聪文]]在黎城组织落戏艺人编演反映抗日斗争生活的新戏,并向上级领导提出改革戏剧的计划。民国28年,在[[山西]]五专署专员[[戎伍胜]](戎子和)和牺盟会长治中心区负责人[[王兴让]]的支持下,成立了主要编演现代戏的抗日剧团,创作、演出了《[[八路大战平型关]]》、《大战神头岭》、《天津卫》、《[[汪逆叛国]]》、《妇女杀敌》、《台儿庄》等10多个新戏。民国31年抗日剧团编入太南胜利剧团,继续排演配合抗日斗争、减租减息、生产自救的剧目《[[反扫荡]]》、《春耕运动》、《[[双转意]]》等。[[王聪文]]因改革戏剧成绩卓著,在民国34年5月举行的太行区文教大会上获得一等模范戏剧工作者称号。 [[File:上党落子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民国29至民国38年,先后组建的落戏职业剧团有长治胜利剧团、屯留绛河剧团、黎城黎明剧团、潞城大众剧团、平顺农民剧团、壶关人民剧团等,排演了《[[血泪仇]]》、《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王秀鸾]]》、《赤叶 河》及《石寸金》、《[[圈套]]》等剧。剧团除在农村活动外,还经常为部队进行慰问演出。 1950年,屯留绛河剧团改革落戏的表演、音乐及化妆,移植排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临汾]]演出成功,名声大震。在这一改革潮流的影响下,高平、壶关、沁县、襄垣等地也相继成立了落子剧团。 ==传统剧目== 据统计,到2003年,上党落子的传统剧目计有200余个。经常上演并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的有本戏《[[打鸾英]]》、《下边廷》、《搜杜府》、《[[密松林]]》及小戏《辕门斩子》、《贺后骂殿》《[[三关排宴]]》、《茶瓶计》、 《程婴救孤》移植古装剧 、《[[朱元璋斩婿]]》新编历史剧、《[[隋宫案]]》古装连本戏 、《狸猫换太子》古装连本戏、《[[醉陈桥]]》传统戏 、《忠保国(二进宫)》传统戏 、 《[[两狼山]]》传统戏 、《六郎招亲》传统戏 、《[[文王访贤]]》传统戏 、《司马庄》传统戏、《[[骂殿]]》传统戏 、《斩子》传统戏 、 《重圆》传统戏、《[[土炕上的女人]]》现代戏 、 《丑嫂》现代戏 、《[[太阳花]]》现代戏《智取威虎山》选场现代戏 、《[[红灯记]]》选场现代戏、《痛说革命家史》 、 《[[金榜题名时]]》小话剧 、 《书记住店》小话剧、《熬脑情》现代小戏 、《寸草心》现代小戏 、 《[[拆照壁]]》现代小戏、《定计》 、《深山问苦》、 《[[打虎上山]]》、血剑 、甘露寺 、 深宫幽怨 、 窦娥冤 、 成败萧何、《[[杨七娘]]》、《对花枪》、《赵二舍登基》、《洛阳会》《黄金婵》、《[[淮都关]]》、《计阳关》、《忠保招亲》、《火烧庆功楼》、《穆桂英大战洪洲》、《[[程咬金招亲]]》、另有新编历史剧《大脚皇后》、《三关明月》、《[[白罗衫]]》及现代戏《怀儿计》 《枫叶正红》等。<ref>[https://www.360kuai.com/pc/99a4598b18930d44b?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上党落子《孙安动本》助阵第二届山西艺术节] , 快资讯 2019-10-01 </ref> ==知名演员== [[File:上党落子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王三和]]、李福锁、胡玉珍、王淼荣、杨福禄、王现才、郝毅、[[徐喜堂]]、王虎城、李翠花、李民权、李杉、王凤凤、[[王志敏]]、申支平、原河亮、张英英、韩宝玉、[[赵迷则]]、崔金柱、宋沙牛、郝聘之、郭明娥、傅永亮、[[卫小马]]、刘志芳、宋明生、王万丽等。 ==濒危状态== 1、一方面,外来文明的冲击导致审美方式的改变,加之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了以前黎城百姓都以出门看戏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文化生活方式,上党落子已经很少吸引年青人的兴趣;另一方面,创编人员流失,剧团作品陈旧单一,不能吸引观众。 2、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商品经济的繁荣,城乡人民忙于各种经营活动,没有时间去背念曲谱、学习吹拉弹乐器,加之一些颇有造诣的老艺人因年事已高而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使上党落子后继乏人,难以得到传承。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f0807uumse2|480|270|qq}} <center>上党落子《芙蓉恨》台下掌声沸腾</center> {{#iDisplay:u0516lnigtd|480|270|qq}} <center>上党落子陶三春</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80 戏剧总论]]
返回「
上党落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