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37.2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門峽水利樞紐 的原始碼
←
三門峽水利樞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黄河]]中上游段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其连接[[河南省]][[三门峡市]]及[[山西省]][[平陆县]]。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基本建成投入运用。有时也称为三门峡大坝、三门峡水库。坝体上有“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镶红色大字。坝后石柱即为“[[中流砥柱]]”中的砥柱石。 三门峡大坝每年10月至次年6月非汛期正常运作时,库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深秋至每年初春野鸭成群,大雁结队,还有白天鹅造访。6月至10月份,大坝泄洪放水,蔚为壮观。 == 建造歷史== === 1935年至1955年=== *1935年[[國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 (中华民国)|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工程師[[李儀祉]]提議在[[潼關]]至[[孟津]]河段,選擇適當地點修建蓄洪水庫,他和來自[[挪威]]的水利工程師安立森(S.Elisson )經實地考察,發表了[[三門峽]]、八里-{胡同}-和[[小浪底]]三個壩址的勘查報告。<ref name="lau">[http://lifeweek.com.cn/2004-04-01/000018378.shtml 黄河第一大坝50年纷争] 三聯生活周刊 281期 2004年3月29日出版 作者:刘蓁</ref> *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爆發,三門峽地區落入日本人之手。在此期間,侵華日軍東亞研究所提出興建三門峽水電站的計畫。 *1946年[[國民政府]]聘請[[美國]]專家組成[[黃河]]顧問團往三門峽實地考察三門峽。顧問團的4位美國專家雷巴德(Eugene Reybold)、薩凡奇(John Lucian Savage)、葛羅同(J.P. Growdon)、柯登(John S. Cotton)提出的報告認為[[三門峽]]建庫發電,對[[潼關]]以上的農田淹沒損失太大,又是無法彌補的,建議壩址改到三門峽以下100公里處的八里-{胡同}-。其首要任務在防洪而非發電。 *1950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水利部長[[傅作義]]率領[[張含英]]、[[張光斗]]、[[馮景蘭]]和[[蘇聯]]專家布可夫等勘察了[[潼關]]至[[孟津]]河段,提出應修建潼孟段水庫,壩址可選擇在三門峽或[[王家灘]]。 *1951年出現了反對興建三門峽水壩的聲音,主要是在黃河幹流修建大水庫,困難太大,而且國家的經濟狀況和技術條件不允許,於是轉向支流水庫的研究,三門峽水庫計畫被放棄。 *1952年上半年,經過深入的勘察和研究,水利專家認為黃河支流水庫控制性差,花錢多,效益小,不理想,仍需從黃河主幹流入手。同時,燃料工業部水力發電建設總局力主在黃河主幹流上建設大型水電站。 *1952年5月,黃委會主任王化雲、水力發電建設總局副局長張鐵錚和蘇聯專家格里柯洛維奇等勘察三門峽後,認為能夠建設高壩,主張把三門峽水庫蓄水位提高到360米,用一部分庫容攔沙。此間另一種意見則是壩址下移到八里-{胡同}-建沖沙水庫,利用該處的峽谷地形沖沙,且可避免淹沒[[關中平原]]。但是,經過計算,八里-{胡同}-沖沙水庫難以實現,而三門峽水庫淹沒損失太大,受到主要淹沒區的[[陝西省]]的強烈反對。 *1952年下半年,黃委會轉而研究淹沒較少的[[邙山]]水庫方案。 *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黃委會主任王化雲彙報邙山方案。這標誌著第二次放棄了三門峽水庫計畫。 *1953年2月,經研究,邙山水庫仍然需投資10億元以上,移民15萬人,且沒有綜合利用效益,於是王化雲向毛澤東彙報了[[三門峽]]建庫方案以及整個黃河的治理方策。其後,[[水利部]]批示:要迅速解決防洪問題,花錢不能超過5億元,淹沒不能超過5萬人。由於興建遠遠超出這一限制,三門峽水庫第三次被擱置。 *1954年1月,蘇聯電站部派出以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以下簡稱列院)專家為主的蘇聯專家綜合組,幫助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治理和開發黃河規劃。列院副總工程師A.A.柯洛略夫。經過近兩個月的實地考察,讚賞[[三門峽]]是一個難得的好壩址<ref>[http://www.sdhh.gov.cn:2001/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319 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第2段:「柯洛略夫说:『任何其它坝址都不能代替三门峡为下游获得那样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门峡那样能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 山东黄河河务局 2005年6月22日</ref>,對於其淹沒損失大的問題,柯洛略夫說:「任何一個壩址……為了調節洪水所必需的庫容,都是用淹沒換來的。」 *1954年4月,水利部成立了黃河規劃委員會。 *1954年10月,黃河規劃委員會完成了《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的編制工作,選定了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為實施黃河規劃的第一期重點工程。確定了三門峽水庫正常高水位350米,總庫容360億立方米。 == 參考文獻 ==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門峽水利樞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