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76.1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號戰車 的原始碼
←
三號戰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三號戰車'''<br><img src="https://pic.pimg.tw/kasyo1128/1315217798-4261560162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kasyo1128.pixnet.net/blog/post/79045502 圖片來自痞客邦]</small> |} '''三號戰車'''('''Panzerkampfwagen III'''),是一款德軍[[二戰]]坦克。最初因為了應付[[國際聯盟]]的檢查,該車最初被稱爲'''ZW'''。三號坦克擁有多種衍生及改進型,并由德軍在二戰中廣泛使用,其改進和衍生型號一直服役到二戰結束。 ==歷史== 一次大戰結束後,德國被迫簽訂《[[凡尔赛条约|凡爾賽條約]]<ref>[https://www.360kuai.com/pc/933e6a20c4d856e53?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 凡尔赛条约],快資訊</ref> 》,其中協約國禁止其發展與生產[[坦克]],然而到了1920年代中期,德國軍方已體察到未來建立裝甲部隊的需求,故機動兵總司令部參謀[[海因茨·古德里安]]於1930年成立了一個工作組。1934年1月,[[陸軍武器署]]提出了由三號與四號两種坦克搭配組成裝甲部隊,前者作為主力,而後者則定位為支援型戰車。而“主力戰車”即由三號坦克來充當。為了應付調查,三號坦克最初被稱為Zugführerwagen。 1935年提出的對“主力坦克”設計要求中,坦克的重量要求在15噸上下,最大速度要能達到40km/h,并安裝1門37mm火炮。以古德里安為代表的一些指揮官認為安裝37mm火炮可能不足以對付未來盟軍的對手,因此,他們認為應該安裝一門50mm火炮。不過,兵器局認為使用37mm火炮可以借鑒已經比較成熟的技術從而使得火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而安裝50mm火炮不但會造成坦克重量的增加,而且會使得后勤保障的難度增加。最終,因為古德里安等人的堅持,雙方最終得到一個妥協的方案——安裝37mm火炮,但同時留出空間以方便以后安裝50mm火炮。 在設計要求最終確定后,武器局很快向[[克虜伯]],[[萊茵金屬]],[[MAN]],[[戴姆勒·奔馳]],[[亨舍爾]]五家公司提出了設計要求,最終,[[戴姆勒·奔馳]]、[[MAN]]、[[亨舍爾]]三家公司各建造出一輛原型車出來。在測試之后,德軍將三家公司各自的原型車的優點撮合在一起,制造出了更加出色的原型車。 三號坦克在[[螺旋彈簧]]、[[板狀彈簧]]、[[扭力桿|扭力桿懸掛]]中選擇了扭力桿懸掛。這也使得它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扭力桿懸掛的坦克。扭力桿懸掛的優勢在於行程遠,壽命長,而且體積也小,并且可以減小車輛在複雜地形上行駛時產生的顛簸。使用扭力桿懸掛可以提高舒適性和瞄準時的穩定性。不過,其缺點在於保養,更換比較複雜,維修需要專門設備。 在法國戰役中,三號坦克表現不錯,但是,其火力偏小的問題卻暴露出來(在作戰中德國人發現37mm火炮無法擊穿法軍的[[B1重型坦克]]和[[S-35戰車|S-35]])在此之后,3號坦克就開始換裝50mm火炮,這使得三號坦克在之后很長時間內能保持其主力的位置。 最初換裝的50mm L/42后來換裝為了威力更強的50mm L/60,但是這樣改進過的三號坦克在后期仍敵不過[[T-34坦克]]和[[M4雪曼]],因此,之后一部分三號坦克又換裝成了短管的75mm火炮用于步兵支援。因為其底盤可靠性較高,因此三號坦克擁有多種改進型以及衍生性,其中就包括了[[三號突擊炮]]。 ==生產== 因為關于設計的爭論,使得三號坦克的服役向后推遲了兩年,讓最初僅打算用作訓練的[[一號坦克]]和[[二號坦克]]在戰爭初期不得不投入作戰。在波蘭戰役爆發時,能投入作戰的三號坦克僅有98輛。直到法國戰役時才成為了主力。 在豹式坦克投產后,三號坦克的生產也停了下來。最終,三號坦克一共生產了5644輛。一部分三號坦克的底盤在移除炮塔后,用于三號突擊炮的生產。 ==性能== ===火力=== 較早期的三號坦克裝備的[[PaK 36反坦克炮|37mm坦克炮]],與同時期的坦克相比并不落后([[M2中型坦克]]同樣安裝37mm火炮,而[[BT-7]]安裝45mm火炮,S-35安裝47mm火炮,[[Mk.I巡航坦克|Mk.I]]/[[Mk.II巡航坦克|II巡航坦克]]則是40mm的[[2磅炮]]。)但是在法國戰役中,37mm火炮卻被發現不敷所需,因此,法國戰役后,三號坦克開始換裝50mm火炮。之后,隨著裝甲更厚的坦克的出現,50mm火炮也不能滿足需要,而三號坦克也沒法裝備更強力的火炮,因此,三號坦克N型安裝的是短管75mm火炮,意味著三號坦克N型的任務變為了步兵支援或是進程支援。 ===裝甲=== 三號坦克A-C型裝甲為15mm軋制裝甲,頂部、底部裝甲分別為10mm、5mm軋制裝甲。D-G型則換裝上了30mm軋制裝甲。H-M型還通過在前方和后方附上30-50mm裝甲的方法進一步加強防御。 ===機動性=== 三號坦克延續了德軍坦克的高速理念,最大速度達到40公里/小時。較早期的A-D型安裝一臺邁巴赫HL108TR V形16缸[[汽油機]],而E型以后則換裝了動力更強的邁巴赫HL120TR V形12缸汽油機。H型以后的傳動裝置都換裝為6檔的邁巴赫SSG77。量產型的三號坦克因使用扭力桿懸掛,舒適性和瞄準時的穩定性得到提高。 ===其它=== 早期生產的三號坦克都在尾部裝有煙霧產生器,可以通過扳下炮塔內的手柄來觸發。而后期的三號坦克在炮塔后部加裝了工具箱。 ===缺陷=== 因為三號坦克的尾部采用多層裝甲,因此使得后來的三號坦克作戰效率下降,加之炮塔座圈尺寸太小無法安裝長身管的75mm火炮,導致了三號坦克退居二線的命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號戰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