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5.1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希堂 的原始碼
←
三希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三希堂</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0.baidu.com/it/u=1022966255,1683504044&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6&h=334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ct=201326592&tn=baiduimage&word=%E4%B8%89%E5%B8%8C%E5%A0%82&pn=10&spn=0&ie=utf-8&oe=utf-8&cl=2&lm=-1&fr=&se=&sme=&cs=1374575267%2C3345967499&os=842558813%2C851024875&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image0.rayliimg.cn%2F0007%2F2014-08-06%2Fimages%2F20140806111428633.jpg%26refer%3Dhttp%3A%2F%2Fimage0.rayliimg.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69590785%26t%3Dedf0491614fe4be214fba9588049e117&di=7146857200093233153&tt=1&is=0%2C0&adpicid=0&gsm=3c0000000000003c&dyTabStr=MCwzLDEsMiw2LDQ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三希堂 外文名称;Room of Three Rare Treasures 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 原名;温室 类型;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 |} '''三希堂''',古时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书房名为“三希堂”,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间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还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ref>[https://wenda.so.com/q/1481487304729271 “三希堂”指什么?],360问答 , 2013年8月25日</ref>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其中豪素指书法)。另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一处“三希堂”,藏有《[[快雪时晴帖]]》。三希堂始于乾隆朝,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都从未有任何变动,至今仍保持原貌。 ==含义== 按其本意,“三希”有二解;一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三希”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第二种解释为“珍惜”。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在当时,这两层含义是并重的。乾隆帝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能诗词,尤擅书法,曾多次在全国寻求历代大家的名贴,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古代墨宝,被乾隆帝所珍爱,特意贮存在此,不时把玩。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帝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成《[[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这“三希”,而珍藏这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完成之后,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后于乾隆十七年,复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选出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传始广。法帖原刻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墙间。 后来“三希”在近代经历颠沛流离,1951年离宫之后四易其主的《[[中秋帖]]》和《[[伯远帖]]》被国家收购后送还故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此时距离“二希”离开紫禁城已经整整过去了二十七年,三希堂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样子,“三希”帖却没能一起回来。命运多舛的《[[快雪时晴帖]]》飘泊了大半个中国,最终却流落到了千里之外的台湾,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北有三希堂的复制品。 ==简介== 三希堂内仅约四点八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设摆乾隆御用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即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乾隆御书“三希堂”匾名,“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对联分别张贴在御坐的上方和两旁。低炕墙壁上五颜六色的瓷壁瓶和壁瓶下楠木《[[三希堂法帖]]》木匣,被对面墙上落地大玻璃镜尽收其中,小室立显豁然开朗。此外,小室隔扇横眉装裱的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墙壁张贴的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王羲之学书图]]》、沈德潜作的《[[三希堂歌]]》以及董邦达的山 水画等,更为三希堂增添了无限韵致。 三希堂不仅以储存三希墨宝而闻名于世,同时还陈设有大量当时制作的极为精致的工艺品和文房器具。高雅与精致始终充溢着这个狭小的[[空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观者在欣赏赞叹之余无不流连忘返。 ==陈列== 对联 三希堂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书房,面积不大,却大气、肃穆,窗明几净,皇气逼人。几案左首是玉如意,右首是铜暖炉。墙壁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怀抱观古今”,下联是:“深心托豪素”,为乾隆皇帝亲笔。联语平起仄收,天然古朴,彰显作者博古通今、有会命笔的高怀逸兴。 “深心托豪素”出自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 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 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 向常侍即向秀,字子期,竹林七贤之一。“深心托豪素”,豪素亦毫素,豪通毫,是笔和纸的代称,陆机《[[文赋]]》有“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豪素之所拟”。也用来说明诗文著作,或指研究学问。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有“知君重毫素”;王直《[[题山水赠杨熙节]]》有“兴来展豪素,满眼绚金碧”;彭孙遹《[[张都尉画马歌]]》有“早岁壮怀时吐露,伏枥雄心见豪素”等。乾隆在“三希堂”借用,自是指书法作品了,意谓潜心于纸墨笔划。 “深心托豪素”寓意深刻,历来颇受名家青睐,很多名人曾予借用。近代文人吕贞白题画诗有:“绘事贵写生,始可得天趣。邱壑藏胸中,深心托豪素。一树一石姿,要为神所注,善画必善书,真理终无误。此老固善书,画乃得书助。点划疏岩间,淳朴力能赴。脱落无町畦,肯学邯郸步。直节允精诚,真宰可天诉。” “深心托豪素,努力爱春华”是[[郑板桥]]名联,郑板桥把颜延之的诗句用作上联,谈著书立说要专心致志,下联谈态度与方法,指要注意文采。 “怀抱观古今”出自谢灵运的《[[斋中读书诗]]》,意谓要用宽旷的襟怀鉴赏古今贤人。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 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 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 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 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临沂人,是南北朝时著名诗人,与山水派创始人谢灵运同代齐名,世称“颜谢”。乾隆帝巧借同代齐名的“颜谢”名句集成一联,与其亲自书写的“三希堂”纸地小匾、《[[三希堂记]]》并处,足显弘历的无比雅意,亦可体味其对《[[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三贴极尽赏玩之意。 后人对“三希堂”有诸多诠释,但从弘历为“三希堂”写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来看,其原意应该是为了藏帖。 轿瓶 轿瓶靠墙的一面是平的,瓶颈下方有一孔可以悬挂,原称为壁瓶,清档中称为轿瓶;轿瓶器型出现于明代万历朝,乾隆皇帝偏好轿瓶,在[[三希堂]]的东板墙上挂有壁瓶14只,可以看出轿瓶是乾隆雅好的陈设器之一。 ==作品信息==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为唐人摹本,行书四行二十四字,尺牍纸本,高七寸一分,广四寸六分,是王羲之四十岁之后的作品,也是王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当时只是手札便条而已,因帖内有“快雪时晴”几字而得名。此帖用笔洒脱,字体舒朗,动中有稳,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被后人称有“龙跳山门,虎卧风阁”之势。此帖原是康熙年间,国子监祭酒冯源济的家传之宝,由冯源济将它进献给康熙皇帝,后来传到了乾隆皇帝手里。乾隆在位的六十多年间,对这幅墨宝的热情始终不减,经常在三希堂临摹和玩味,反复为之题跋,一生竟对此帖做过七十三次题跋。 王珣《[[伯远帖]]》 王珣的《[[伯远帖]]》全文共六行四十七字,属典型的晋代行书。其内容为叙 事之辞,该帖的命名出自于贴内的首句的“伯远”二字,《[[伯远帖]]》的用笔灵舞飞动,为上乘 的行草作品。 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无款,传为王献之书,亦有人怀疑是宋代米芾的临本。纸本,纵八寸四分,横三寸六分,行炎,行 书三行二十二字,前后有阙文。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其书法受其父影响,且又有创新,他将王体行书的笔法进一步加以升华和提炼。此帖已接近草书,王献之的用笔如行云流水,连带互映关系,将字体处理得完美至极。此帖为其五十岁后之作,属便笺手札作品。王羲之被人们尊称为“书圣”,而王献之则被称为“小圣”。 授权高仿版全套《[[三希堂]]》 两地故宫博物院首次分别授权,高仿版《[[三希堂]]》实现团聚 清乾隆皇帝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珍迹,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尤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深爱至极,故命其所藏法帖之处为“三希堂”,并亲笔手书“三希堂”匾额悬于堂上。保存至今。 因历史原因,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随大批故宫文物南迁,最终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被盗出宫,历经劫难,1950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动用巨资将《[[中秋帖]]》《[[伯远帖]]》购回,最终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三希堂宝帖]]》已分藏百年,成为了中华文化团圆的最大遗憾。中华文化要统一,故宫文物也要统一,盼团圆,盼统一,已成为两岸人民共同心声。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5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馆藏真迹分别授权,三百年古[[书画]]老字号“荣宝斋”甄选珍贵高仿工艺,按原作1:1再现《[[三希堂]]》神韵。高仿《[[三希堂]]》完全保留历代名家帝王题识、钤印等历史印迹,被称为“下真迹一等”的[[艺术]]珍品,乾隆皇帝一生珍爱的稀世珍宝首次实现团聚。珍贵限量发行:2011套。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y07693gwogq|480|270|qq}} <center>《延禧攻略》中的三希堂真实存在, 这小房间内到底存了什么宝藏</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
返回「
三希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