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200.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学寺摩崖造像 的原始碼
←
三学寺摩崖造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三学寺摩崖造像</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fjdh.cn%2FUploadFiles%2Fffzt%2F2013%2F6%2F201306141210373796.jpg&refer=http%3A%2F%2Fwww.fjdh.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0165501&t=489c28655f6895f822e573bae7c69adb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fjdh.cn/ffzt/fjhy/ahsy2013/06/121007249714.html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三学寺摩崖造像 位于[[成都市]][[金堂县]] 栖贤乡三学寺村 年代 唐代 |} '''三学寺摩崖造像''':摩崖造像,[[唐代]],位于[[栖贤乡]]三学寺村,仅存1龛8尊佛像,保存完好。1988年[[金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fjdh.cn/ffzt/fjhy/ahsy2013/06/121007249714.html 三学寺摩崖造像], 豆瓣电影, 2020-01-18</ref> == 简介== 位于县城东6公里处的栖贤乡圣灯村。相传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3次学道之地。山路通往川北之古代“阴引道”上,山下“三学隘”道险而长,扼成都东北门户。唐[[景福]]元年(892),西川[[王建攻]][[杨晟]]于彭州,兴元帅[[杨守亮]]派符昭救援,符昭进军成都,在三学山扎营,被王建部将华洪驱走。民国5年(1916),“四川讨袁军”又曾于此设伏,围歼了一营骁悍的北洋军。 隋唐时山上建有延祥、广济、鸿都三寺,后改名为法海、普济、广济,总称三学寺。寺前有古开照寺,俗名前庵。诸寺前后竹树掩映,泉壑交错,原有飞来石、佛迹石、盘陀石、皇姑坟、黄犊塔、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七佛岩以及栖贤洞(又名琴泉)、仙人洞、仙人井、洗马池和被列为金堂八景之一的“圣灯朝佛”等胜迹。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曾篆刻“龟鹤齐寿”四字于山岩上,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段文昌等,又为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撰文立碑。隋代高僧智炫、唐代高僧悟达国师、鉴源、慧观等均曾来寺讲经,悟达还请四川名画家李升在成都大圣慈寺绘制一堵《汉州三学山图》加以推崇。古代,寺内曾藏有碧玉佛龛、藕丝袈裟、锦字《心经》、贝叶金字《涅槃经》等珍贵文物,今无存。三学山,唐、宋以来即驰名川西,唐代诗人王勃、薛能、王雍、张虫宾 、杜光庭和前蜀后主王衍、太后、太妃(花蕊夫人)等都曾到此游历题咏。唐宋时代不少人开龛造像,题词刻壁,后人的题咏不可胜数。 明洪武中,“以三学、云顶赐蜀藩为金雁庄”。三学寺改名“栖贤禅院”,并在寺后盘陀石上修建一座由大小八万四千座塔聚成的“释尊无量宝塔”。旅华日僧东升为塔书写了《栖贤山道场禅寺石塔记》碑文。明末兵燹,“三石”、“四塔”和珍贵文物毁灭殆尽。三学寺第三十二代住持僧大觉(法名性智),于康熙年间募化重修了三学和开照寺,均为三殿二厢房的四合院式建筑。“文化大革命”中,各寺殿宇佛像石刻多数毁破。1978年后,山上遍种果树,登山游览,山川依旧,泉壑仍存。春满桃李,夏艳榴花,秋丰柑橘,冬挺松柏。前庵开照寺前,中二殿及左右厢房已修复。中殿关公等像仍然保留,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等重修碑记六通。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铸有蒲牢和各种纹饰古钟一口,高1.3米,口径1米。寺前永乐年间的经幢巍然屹立,下寺尚存山门香樟和观音殿一间,透雕门窗,形式古朴,存南宋建炎四年(1130)的记游碑1通,历述当时山上名胜古迹。寺侧有千年铁树(凤尾松)1株,主干高2.5米,径粗1米,上有7个分枝,大者径0.2米,挺拔茁壮,连年开花。寺后有唐代摩崖造像。中寺现尚存正殿,有清道光九年(1829)重修碑记一通,石雕卧牛柱础1件。上寺门前植有巨樟2株,重檐歇山式正殿基本完好,脊上绿硫璃宝珠和鸱吻安放完整,殿内存有部分佛龛,四面观音像一座和乾隆、嘉庆、道光年间4次重修碑记。另有1件石质香炉底座,四周透雕十二人物,姿态各异。殿后“释尊无量宝塔”之顶塔依然屹立,铭刻中日文化交流的《栖贤山道场禅寺石塔记》石碑亦完好保存。 三学寺于1981年被列为金堂县文物保护单位。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国地理总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学寺摩崖造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