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2.10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国志·仓慈传 的原始碼
←
三国志·仓慈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仓慈.pn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447465879_120600384 仓慈]]] '''三国志·仓慈传'''出自《三国志》,史书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ref>[https://www.gushiwen.org/guwen/sanguo.aspx- 古诗文网]</ref> ==原文==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未,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太和中,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豪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诚狱讼,县不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皆劳之。欲诣洛者,为封过所,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 ==译文==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氏。起初做郡中小吏。建安年间,太祖在淮南招募士卒屯田,任命仓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末年,任长安县令,清正简约{艮有原则,官吏百姓都敬畏、爱戴他。太和年间,升任敦煌太守。敦煌郡在西部边陲,因为战乱(与内地)隔绝。空缺太守达二十年,大家豪族称霸一方,(相沿袭)成为习俗。以前的太守尹奉等,遵循旧法敷衍而已,没有改革整顿。仓慈到任后,抑制豪族,抚恤贫弱百姓,非常合平民心。以前的大族田地有剩余,而弱小百姓却无立锥之地,仓慈就都按口田征收赋税,让赋税征收渐渐合乎法令。 开始属城的案件多而杂,悬着没有解决,都集中到郡城。仓慈亲自下去审阅案卷,衡量轻重,只要不是死刑,都只处以鞭杖刑罚就放了,曾经一年之中判处死刑的还不到十人。平时西域各族胡人来进贡礼品,可豪族大都拒绝,不与之往来;即使与他们互相贸易,也是欺诈侮辱,大多得不到公正。胡人常常不满,仓慈都一一慰劳他们。(胡人)有到洛阳去的,为他们办好沿路的文书,有要从郡城回家的,官府按公平的价格收取(他们的货物),用现成的东西同他们交易,让官吏百姓护送他们上路,从此老百姓都交口称赞他的德行恩惠。几年后他死在任上,官吏百姓就像死了亲人一样地悲痛,为他画像,寄托哀思。西域各族胡人听到仓慈的死讯后,全都聚集到戊己校尉和郡中官吏的治下致哀,有人用刀划破自己的脸,以表血诚,又为他建立祠堂,遥远地祭奠他。<ref>[http://wyw.5156edu.com/html3/13.html 三国志-在线文言文]</ref> ==作者简介==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ref>[http://www.qulishi.com/renwu/chenshou/ 趣历史]</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840 中國文學別集 ]] [[Category: 843 晉及南北朝別集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国志·仓慈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