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35.1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一號戰車 的原始碼
←
一號戰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一號戰車'''<br><img src="https://3.blog.xuite.net/3/f/a/7/14278294/blog_199541/txt/41976489/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liben/history/41976489-%E4%B8%AD%E5%9C%8B%E7%9A%84%E5%85%8B%E8%99%9C%E4%BC%AF%E4%B8%80%E8%99%9F%E6%88%B0%E8%BB%8A%EF%BC%9APanzerkampfwagen+I%EF%B9%9DPzKpfw+I%EF%B9%9E 圖片來自隨意窩]</small> |} '''一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I''',意為'''一號裝甲戰鬥車輛''')是[[納粹德國|德國]]<ref>[https://kurtsun.pixnet.net/blog/post/44534857-%E7%AC%AC%E4%BA%8C%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B0%EF%BC%9A%E7%B4%8D%E7%B2%B9%E5%BE%B7%E5%9C%8B%E6%87%B6%E4%BA%BA%E5%8C%85 納粹德國],痞客邦</ref> 於1930年代研製的一款[[戰車|輕型戰車]]或[[小戰車]],縮寫為「PzKpfw I」,其官方軍械署賦予的編號為SdKfz 101(“第101號特殊用途車輛”)。一號戰車自1932年開始設計,並於1934年開始大量生產,它原先僅作為德軍建構新一代的裝甲戰鬥與技術時所使用的訓練車輛,但後來將其投入了[[西班牙內戰]]、[[二戰]]的波蘭、法國、蘇聯、北非战场以及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使用。一號戰車於西班牙累積了使用經驗,幫助德軍分別於1939年和1940年擊敗了波蘭與法國,到了1941年,一號戰車的底盤被用於制造[[突擊砲]]和[[驅逐戰車]]。爾後,他國將一號戰車進行升級改裝來延長其服役壽命,它在[[西班牙軍隊]]中一直服役到1954年。 一號戰車的戰鬥表現受限於其薄弱的[[裝甲]]和僅兩挺[[通用機槍]]的貧弱火力,由於被設計成訓練車輛,一號戰車無法與同時期其他國家的輕型戰車相比,如[[蘇聯]]的[[T-26戰車]]。雖然在戰鬥表現中顯得脆弱,但在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间,一號戰車仍佔德軍戰車中相當大的比重,並被投入期间的各大戰役中使用。小型且脆弱的一號戰車在重要性上可能比不过其他一些著名的德軍戰車,如[[四號戰車|四號]]、[[虎式戰車|虎式]]和[[豹式戰車|豹式]]等,但它在[[納粹德國]]於二戰初期的一連串[[閃擊戰]]攻勢與勝利中佔有相當的地位。 == 作戰紀錄 == ===西班牙內戰=== 一號戰車首次實戰為1935年之[[西班牙內戰]],[[德國]]支援此裝備給[[佛朗哥]]軍隊,期間測試各項功能,不過在作戰中已經凸顯出一號戰車的火力及防護力皆不如蘇聯的[[T-26]]。 ===二戰=== 接下來的歐戰以及非洲戰場一號戰車皆為輔助用途。 ===抗日戰爭=== 除了歐洲外,[[中華民國]]在1936年訂購了150輛一號戰車A型,並進口了其中的16輛一號戰車A型烽火中國的裝甲兵1925~1949 143頁本書認為按編制是16輛一號戰車A型,畫史認為是17輛,考慮到各戰車連應配有維克斯六噸MK.F指揮戰車,因此十六輛車較可信。当时称“克虏伯”式战车。 另据克虏伯公司的资料,这批一號坦克是1936年第三季度售予中国政府的15辆I号La.S型二手坦克,总价103万德国马克。1937年6月22日在南京完成卸船。由于包装不善,导致车辆部件在海运途中发生严重锈蚀。长江下游平原地区遍布水稻田,该型坦克车底距地面高度足够可在干涸的水稻田内行驶,但无法翻越田埂和沟渠堤岸。诱导齿高度仅45毫米,在越野行驶时行走机构内积存大量的泥草混合物,导致诱导齿实际外露高度仅有15至20毫米,因而极易甩脱履带;相形之下,中国装备的[[維克斯六噸坦克]]与[[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履带诱导齿更长而优于La.S的越野能力。 在隨後的[[抗日戰爭]]之[[淞滬會戰]]時留守南京,[[南京保衛戰]]中與戰防砲教導隊第二營一部編組為戰砲分隊,其一排先在南京外圍[[淳化街道|淳化鎮]]據點狙擊日軍,殺敵頗重,但旋即被敵機摧毀二輛,並拋錨一輛而放棄,之後戰砲分隊擔任南京衛戊司令部總預備隊之一,忽聞南京撤守導致的大混亂下因無法渡河而遭到[[日軍]]俘虜,全車盡沒,還被日軍拿去[[靖國神社]]以「蘇聯製俘虜戰車」展示(為了避免破壞與德國即將締結的同盟關係故稱為「蘇聯製」)。 == 發展歷史 == 1919年簽訂的[[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設計、生產和使用坦克。條約同時規定任何生產“装甲战斗车辆、坦克及类似的可以用于軍事用途的机器”的人都要被除以罰款十萬馬克和最高監禁六個月的处罚。 儘管德國國防軍人力和技術上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數名國防軍軍官設立了一個祕密总参谋部辧公室,用來研究未來的戰略。雖然提出坦克作為新式武器得到上級冷漠的回應,德國企業卻被鼓勵研究坦克設計,同時軍方與[[蘇聯]]和[[瑞典]]秘密地合作。他們在研究時取得珍貴的技術資料,後來證明对德國的坦克設計有很大貢獻。在1926年,德國公司[[萊茵金屬]]和[[戴姆勒|戴姆勒-奔驰]],在苏联[[喀马坦克学校]]制造了裝有75公厘炮的坦克原型——[[格羅斯拖拉機|大拖拉機]](''Großtraktor'')。在兩年後,這些公司才制造出更新的37公厘炮坦克原型“小拖拉機”(''Leichttraktor'')。當「大拖拉機」開始在第一裝甲師服役時,「小拖拉機」仍在測試中。 在1920年代未至1930年代初,德國坦克理論有兩個領導者,奧斯瓦爾德盧茨將軍和他的參謀長[[古德里安]]中校。古德里安的理論後來較有影響力,及變得很普及化。古德里安最終設想了[[裝甲戰鬥車輛|裝甲]][[軍|軍團]] (''Panzerkorps''),由三種坦克組成,第一種包括移动速度較慢的歩兵坦克(大炮較小口徑,和少量機關槍)。古德里安說,歩兵坦克需擁有厚裝甲,以防禦敵人的反坦克砲和火炮。第二種是一種用作快速突破的坦克,需有足夠厚的裝甲防禦敵人的反坦克砲,還會有75公厘主砲。第三種是[[重型坦克]],這種坦克將有150公厘主砲,及更厚的裝甲,以攻破敵人防禦工事。這種坦克將重達70至100噸,但是當時工業技術水平無法讓這種武裝量產。 [[希特勒]]在德國掌權後,批准成立裝甲師。古德里安簡化了他的建議,改為建議設計一種裝甲戰鬥車輛(演變成[[三號坦克]]),及用作突破的坦克([[四號坦克]])。當時的軍人並沒有操作坦克的經驗,所以德國軍方訂制了一種用作過渡的坦克以用作訓練人員。這種坦克後來就演變成一號坦克。 一號坦克的設計歷史可追塑至1932,當時一種叫''Landswirtschaftlicher Schlepper、LaS''的裝甲戰鬥車輛。LaS原本並不是用作訓練德國裝甲兵,而是讓德國工業界準備好大量制造坦克。1932年7月,克虜伯發表了名為 ''LandswerkKruppA'',(籣稱 LKA)的坦克原型,這款坦克有大型砲塔T和兩門7.92 (.312 吋)毫米[[MG13機槍]] 。在當時,即使是當時最簿的裝甲,機槍也不能對付,這些限制令一號坦克的用途變成了訓練。 亨謝爾、MAN、克虜伯、戴姆勒和萊茵金屬合作制造出可供大量生產的LkA,這種把固定的砲塔換成旋轉的砲塔。這種設計被接納後,LkA在1934年投入服務。在生產前,這批坦克被稱為LaS和LKA。在1938年,德國政府把它們命名為"A型"(AusführungA) 。首十五架在1934年2-3月生產的坦克沒有旋轉砲塔,所以它們被拿去訓練。在生產了這批坦克後,可供戰時使用的A型正式開始生產。A型的裝甲很簿,最厚也只有13毫米(0.5吋)。A型也有一些設計缺陷,例如平衡和引擊過熱等。操作時,駕駛坐在車箱內的位置,用傳統的轉向槓桿來控制坦克,而指揮官則於砲塔;他也同時操作坦克的機槍。兩名人員可以透過語音管溝通。 機槍彈藥存分別放在5個盒內,盒內有25發子彈。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一號戰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