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61.2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通鉴地理通释》 的原始碼
←
《通鉴地理通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通鉴地理通释</big> ''' |- | [[File:Fc3e813999fa87126be69f7106579416 0 1 300 300.jpg|缩略图|居中|[https://booklibimg.kfzimg.com/data/book_lib_img_v2/isbn/1/fc3e/fc3e813999fa87126be69f7106579416_0_1_300_300.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3%80%8A%E9%80%9A%E9%89%B4%E5%9C%B0%E7%90%86%E9%80%9A%E9%87%8A%E3%80%8B&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4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通鉴地理通释'''》是[[南宋王应麟编撰]]。作者自序云:历来“言地理者,难于言天,何为其难也?日月星辰之度,终古而不易;郡国山川之名,屡变而无穷”。 =='''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 [[王应麟]](公元1223年一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祖籍浚仪(今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今浙江鄞县)。据《宋史》卷四三八本传:应麟自幼聪慧,九岁通《六经》,淳祐进士。登第后说: “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浸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于是闭门发愤,继续刻苦修学,宝祐四年中博学宏辩科。 历官浙西安抚司干办公事、太常博士、秘书郎、著作郎、徽州知州、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起居郎、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他任地方官时,多有德政,所谓“摧蒙右,省租赋,民大说。” 在朝廷任职时,正值市宋政权日签腐败,元军步步市退,危机日亟之时,他提出“急征讨、明政刑、厉廉耻、迈下情、求将材、练军实、备粮胸、举实材、译牧守、防海道”等救国主张,企图力挽危局,与贾似道、留梦炎等投降派进行了反复的斗争。晚年,看到自己的爱国抱负不可能实现时,悲他归里,专事著书,直至临终。 '''作者经历''' 王应麟历任南宋秘书郎、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起居郎等,接触了大量的国家秘籍和地方图籍档案,积累了丰富的史地资料和经验。他的学问是多方面的,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熟悉制度典故,长于考证。其著作最知名者当属《三字经》,另有如[[《诗地理考》]]、[[《汉制考》]]、[[《通鉴地理通释》]]、《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玉海》]],共二十三种,六百九十七卷。是书完成于南宋灭亡后的第二年,即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 =='''内容降裁'''== 作者自序云:历来“言地理者,难于言天,何为其难也?日月星辰之度,终古而不易;郡国山川之名,屡变而无穷”。由是汉唐学者对于夏商时期的地理之了解,很不完全, 《职方》、《春秋》上的地理知识,则不乏可疑之灿历史时期形成的一地多名抑或多地一名现象,则屡见不纳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诸如苟卿为兰陵令之兰陵被误作常州,诸葛亮液泸被误作泸州,古战场赤壁被误作黄州。至若前后改易丁的地名或迁徙了的地址,形成的若异而问,抑或似是而非者,更不可枚举。 作者是以“观《通鉴》,将笺释其地名,举纲提要,首以州此次以都邑,推表Ut川,参以乐毅、工补之祟论涨汉,稽《左氏》、[[《国语》]]、《史记》、《战国策》、《通典》所叙历代形势,以为兴替成败之鉴,大易设险守国。”这是作者著书的动机和书的仲例。<ref>[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9-12/28/nw.D110000gmrb_20191228_1-10.htm 考古研究中的夏朝寻踪],光明数字报 2019年12月28日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通鉴地理通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