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03.2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春秋》 的原始碼
←
《春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p style="text-indent:2em;">'''《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p style="text-indent:2em;">《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019年2月报道,从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82820/0d64Ra1U3CZbkOpKQps-od8DpGdfaeE88tnCbM_YfpLRaHLiTQYVDf484yTH1BK9HKPEovRqVaZ4OGD_8unqFBGPl5Y_G7uxLph1qd2ugeRo 春秋参考资料 .新华网 .2019-02-04 ] </ref> {| |- | '''作品名称''' || 春秋 || '''作品别名''' || 《春秋经》、《麟经》、《麟史》 |- | '''作 者''' || 相传是孔子 || '''创作年代''' || 春秋 |- | '''文学体裁''' || 史书 || |} == 作品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据文献说,至迟自西周起,就有太史记载国家大事。《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大量当时本国诸侯,大夫,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鲁国史官也会收集其他诸侯国公侯大夫等失礼非礼之事,会记录诸侯国公侯间大夫等间书信内容,比如晋叔向与郑国子产关于铸刑书的书信 <ref>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82820/bb5feSIw88aMm9UTAppQs9exw2opTiCu5n-pQRWKyZOtgKJ1uAEJi5pwiZZqYyZWjXa0RVRwdYEMJ68C_Vxj5kbVhVglP-abZV7y--cH86QSadhL9aG_2Q 春秋参考资料 .春秋.昭公六年 .2019-01-23]</ref> ,其中记录了齐国史官因为保持真实记录而被杀掉的事件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82820/d6deKzCFYH_GC6Ia7OrKgAbgHlnuSbTrk3JvJPHPEELkSRUHQ5jE0R5D8xKZks-0e-lnjcIJW-t4z_ASqR1t4UQNYR3ryWhO--8 春秋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2019-01-22] </ref> 等等。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冬”四季的季节。古时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罢。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p style="text-indent:2em;">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但后世亦有不同说法,清人袁谷芳[[《春秋书法论》]]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也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共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事实上,春秋作为一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 <p style="text-indent:2em;">《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遗漏记。 == 创作背景 == <p style="text-indent:2em;">孔子“作春秋”的原因,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余(太史公)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司马迁对《春秋》极为推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学术界对于《春秋》的史学价值存在质疑。[[胡适]]认为:“《春秋》那部书,只可当作孔门正名主义的参考书看,却不可当作一部模范的史书看。后来的史家把《春秋》当作作史的模范,便大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历史的宗旨在于‘说真话,记实事’。《春秋》的宗旨,不在记实事,只在写个人心中对实事的评判。”[[徐复观]]先生也说:“可以断定孔子修《春秋》的动机、目的,不在今日所谓‘史学’,而是发挥古代良史,以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可以说,这是史学以上的使命,所以它是经而不是史。” <p style="text-indent:2em;">然而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对《春秋》的历史记载产生怀疑。[[杜预]]在[[《春秋左传集解·序》]]中说:“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朱熹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春秋》记史的笔法与《史记》不同。[[司马迁]]明确指出:”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但《春秋》的“微言大义”并不意味着其“言”是失实的。张京华有这样的评价:“如果说‘良史’、‘实录’代表了古代史学的基本原则,‘微言大义’则是代表了古代史学的最高境界。”也许正因如此,《左传》才会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 作品性质 == [[File:多数是.jpg|缩略图|左|[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8%A5%E7%A7%8B&step_word=&hs=0&pn=147&spn=0&di=468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515621326%2C2829178517&os=2129306817%2C3190603034&simid=4241133503%2C699116333&adpicid=0&lpn=0&ln=1950&fr=&fmq=160116405215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c.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d01373f082025aafa67aa5b5fbedab64034f1a0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etjoAzdH3Fndc0na0_z%26e3Bip4&gsm=9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B1%E5%88%9A%E6%97%A5%E5%B0%A7 来自 新浪娱乐 的图片]]] <p style="text-indent:2em;">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到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看法。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开始视《春秋》为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围绕《春秋》是历史学著作还是政治学著作这一问题,千余年来先后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 <p style="text-indent:2em;">传统今文经学家的观点,即以《春秋》为政治学著作,持此说者如清人皮锡瑞,近人徐复观、吕思勉、胡适等; <p style="text-indent:2em;">古文经学家及近代“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即认为《春秋》是历史学著作,古文经学家如晋人杜预,近人[[钱玄同]]、[[顾颉刚]]、[[刘节]]等人坚持这种看法; <p style="text-indent:2em;">调和说,即认为《春秋》“亦经亦史”,持此说者如[[钱穆]]、[[雷戈]]。就“亦经亦史”的说法,钱穆认为《春秋》是一部“亦经亦史的一家言”,理由是古无经、史的区别,经、史之分是后代才有的观念, <p style="text-indent:2em;">“若我们定要说《春秋》是经非史,这实在只见其为后代人意见,据之以争古代之著作,未免搔不着痛痒”。然而关于“经史不分”之说这点,钟肇鹏先生曾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一文中专门加以辨析,并阐明了中国古代经史有别、史先于经的观点。 == 后世影响 == <p style="text-indent:2em;">无论从哪方面考量,《春秋》的开创之功都是无可争辩的。 <p style="text-indent:2em;">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资治通鉴》最称出类拔萃。 <p style="text-indent:2em;">它的私修性质,打破了官方对史学的垄断,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先声。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达三分之一,亦可说是受其引领所致。 <p style="text-indent:2em;">它的春秋笔法,姑且不论有多少后人穿凿附会之处,但其本身所彰显的史学精神却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无畏,刚直无私。中国史脉能绵延至今而不断,与孔子当初所赋予的那股坚韧之气息息相关。 <p style="text-indent:2em;">圣人其萎,而《春秋》不老。爱读《春秋》者,代不乏人。最为民间所熟悉的,恐怕就是三国那位与孔圣人齐名的关圣人[[关羽]]了。 [[File:关好帝王.jpg|缩略图|左|[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8%A5%E7%A7%8B&step_word=&hs=0&pn=7&spn=0&di=99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405295668%2C2285616808&os=2054010440%2C4195012878&simid=4265428031%2C547782073&adpicid=0&lpn=0&ln=1950&fr=&fmq=160116405215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5.artron.net%2Fauction%2F2011%2Fart7314%2Fd%2Fart7314049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w7vpt5g_z%26e3Bw6p65g_z%26e3BgjpAzdH3Frwt4wt-w6p0n89a9l8AzdH3F&gsm=8&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73140491/ 来自 雅昌拍卖 的图片]]] 君不闻一幅对联有云: 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 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 何妨一学关帝,挑灯清夜读《春秋》!<ref>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82820/b541G5nM-jCcVjIDRRwSOq6_3MwDfGsh4WIggNGk7_LVX3tp0YykZyFtbD4imprZE5LWDRRfSRYiY4trovJQB5z120b_fGqCFns 春秋参考资料 .爱微帮.2016-11-29] </ref> == 春秋三传 == <p style="text-indent:2em;">《春秋》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p style="text-indent:2em;">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p style="text-indent:2em;">[[《左传》]]30卷; <p style="text-indent:2em;">[[《公羊传》]]11卷; <p style="text-indent:2em;">[[《谷梁传》]]11篇; 春秋谷梁传 <p style="text-indent:2em;">[[《邹氏传》]]11卷; <p style="text-indent:2em;">[[《夹氏传》]]11卷。 <p style="text-indent:2em;">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p style="text-indent:2em;">“春秋三传”的侧重是有区别的。[[《谷梁》]]、[[《公羊》]]两传侧重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左传》则侧重历史细节的补充。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学勤先生坦承:“要找‘春秋大义’的话,要找《公羊》、《谷梁》。我个人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一点,今天还必须承认,因为《公羊》、《谷梁》的研究肯定会提供我们对于儒家很多重要观点的认识,这一点可能是《左传》反而做不到的。” [李学勤.《李学勤讲演录》.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 == 同期史书 == <p style="text-indent:2em;">《孟子·离娄》说:“《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当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书一般都叫《春秋》,“只是鲁国就叫《春秋》,没有加个专名,而晋国、楚国自己加了专名。······《春秋》就是个共名。”<ref>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82820/c3c4hinyClYAsvi8VDyK1ZXGq_2L0-g71yX9auyOs1afT7HZu6wyUw9s5euZy_zHam0wBI_DqMZ33EiCP_cS86xEPxHeVsEfgwsF 春秋参考资料 .国学导航 .2016-11-29 ] </ref> == 考古发现 == <p style="text-indent:2em;">2019年2月报道,从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海昏简本《春秋》现存100余枚。西汉流传对《春秋经》进行注释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p style="text-indent:2em;">研究人员根据文字较清晰的20余枚竹简初步判断可知,简文内容多同见于今本《公羊传》和《谷梁传》,也有仅见于《公羊传》者。其内容文句与今本有出入,也有不见于今本者。海昏简本《春秋》与[[《春秋公羊传》]]关系密切,汉代公羊学盛行,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作为治国基本原则,海昏简本《春秋》的发现是春秋经传在出土文献中的首次发现,提供了《春秋》经的最早实物,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f>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82820/0d64Ra1U3CZbkOpKQps-od8DpGdfaeE88tnCbM_YfpLRaHLiTQYVDf484yTH1BK9HKPEovRqVaZ4OGD_8unqFBGPl5Y_G7uxLph1qd2ugeRo 春秋参考资料 .新华网.2019-02-04] ]</ref> == 参考资料 ==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返回「
《春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