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77.1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日暮》唐朝·杜甫 的原始碼
←
《日暮》唐朝·杜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日暮》唐朝·杜甫]]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日暮》唐朝·杜甫'''<br><img src="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0716/2efd67bbb93f45d789e22958f70df40f.jpe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407886637_752451 圖片來自 搜狐]</small> |} <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fdd28ba2b7f0.aspx 《日暮》 古诗文网] </ref> 《日暮》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曲折婉转,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山村的闲静景象,作者凝望这景象,禁不住思绪万千:皓月升起,晚风清凉,月下的山村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三、四句隐含着诗人无奈的愁绪和浓重的思乡情怀。五、六句写幽深的泉水和秋夜的露珠,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灯花报喜,不觉欢欣,反而倍觉烦恼,最后两句满含辛酸的眼泪。这首诗,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怀乡、思乡之怨,但读来却更觉凄楚悲凉,其含蓄之美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作品名称 日暮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编辑== 日暮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1。 石泉流暗壁2, 草露滴秋根3。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4。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故园:故乡。 石泉流暗壁:即暗泉流石壁。 草露滴秋根:即秋露滴草根。秋根:秋天的草根。滴秋根:一作“满秋原”,“满”一作“滴”。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白话译文==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 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 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创作背景编辑==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作者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见到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作者居住的山村,黄昏时分寂静祥和,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便有感而作此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Category:840 中國文學別集]]
返回「
《日暮》唐朝·杜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