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140.1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韓詩遺說考 的原始碼
←
韓詩遺說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NBnauczMhlDZxMjM0ADMxczNllTMwQ3Lt92Yuc2cthWcuw2cz5SMw9yL6MHc0RHa.jpg|缩略图|陳喬樅(1809~1869)]] [[File:02073462.cn 0001.png|缩略图|三家詩遺說考(封面)]] [[File:02073462.cn 0002.png|缩略图|三家詩遺說考(內頁1)]] [[File:02073462.cn 0003.png|缩略图|三家詩遺說考(內頁2)]] [[File:02073462.cn 0004.png|缩略图|三家詩遺說考(內頁3)]] 《'''韓詩遺說考'''》又名《[[三家詩遺說考]]》<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996821 《[[三家詩遺說考]]》]</ref>清代[[陳壽祺]]撰。 [[陳壽祺]](1771年-1834年)<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12881 《6-福建通志列傳選卷六》]</ref>,字恭甫,號左海,晚號隱屏山人,福建侯官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世代務農,父陳鶴書是貢生。陳壽祺五歲開始讀書,「不飲,不弈,樗蒲不入座,惟手不釋卷」<ref>[[陳衍]]《福建通志·儒林傳》</ref> ,對今文《尚書》、三家《詩》用功尤深。[[嘉慶]]四年(1799年)進士,改庶吉士,「京城十年,恬然寡交遊,惟日以討論經義為事。」。[[道光]]九年(1829年),福建通志局重修《福建通志》,聘壽祺總纂《福建通志》。晚年主講於泉州清源書院、鰲峯書院。藏書10萬卷,藏書樓名「小館」,扃鑰甚嚴,書不外借。<ref>施鴻保《閩雜記》云:「道光乙巳(1846年),余偕郭彥人養正寓太史家,扃鑰甚嚴,不能借讀,惟旁室中藏其自著《左海詩文集》《經解》及《鼓山志》等印板,反覆摹讀,手面俱黑,曾為僕從所笑。」</ref>卒於宣宗道光十四年,年六十四歲。其孫[[陳培業]]曾在福州衣錦坊口縹緗館設書肆,公開售賣小嫏環館的藏書,部分被[[郭柏蒼]]和[[楊浚]]所收。<ref>[[郭白陽]]:《竹間續話》</ref>著有《[[左海文集]]》十卷,《[[左海駢體文]]》三卷,《[[絳趺堂詩集]]》六卷等。有子[[陳喬樅]]。 漢時齊人'''[[辕固]]'''({{bd|?||?||catIdx=yan辕固}}),又名'''[[辕固生]]'''所傳的詩經。[[西漢]][[齊國]][[耏水]](今[[山東省]][[桓台县]][[田庄镇]][[辕固村]])人。[[漢景帝]]時官至[[博士官|博士]]、[[清河王]][[太傅]],成為[[官學]]。開創《[[詩經]]》的《[[齊詩]]》詩派。一些齊人因研究《詩經》而仕途[[顯貴]],都是轅固弟子。此後傳『'''齊詩'''』的有[[夏侯始昌]]、[[後蒼]]、[[翼奉]]、[[蕭望之]]、[[匡衡]]等。 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後和[[楚漢戰爭]]中,散失了很多先秦古籍。但《[[詩經]]》<ref name="詩經">[https://ctext.org/book-of-poetry/zh 《[[詩經]]》全文]</ref> 由於是口頭傳誦的詩,因此得以比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漢代傳習《[[詩經]]》<ref name="詩經">[https://ctext.org/book-of-poetry/zh 《[[詩經]]》全文]</ref>的學者有『[[魯詩]]』(魯人[[申培]])、『[[齊詩]]』(齊人[[轅固生]])、『[[韓詩]]』(燕人[[韓嬰]])、『[[毛詩]]』<ref name="詩經">[https://ctext.org/book-of-poetry/zh 《[[詩經]]》全文]</ref>(趙人[[毛公]]),即後世所謂的『'''[[四家詩]]'''』。前三家在[[西漢]]時代即已立於「[[學官]]」(即由朝廷立為正式的學習科目)置博士,魏晉以后,三家詩先后亡佚。《毛詩》出現得較晚,[[東漢]]時方立於「學官」。魏晉以后直到現在,通行的《詩經》即為『[[毛詩]]』<ref name="詩經">[https://ctext.org/book-of-poetry/zh 《[[詩經]]》全文]</ref>。[[四家詩]]均在注釋中力圖宣揚[[儒家]]思想,但對詩之解釋大同小異。但毛詩一派卻後來居上,影響頗大。 《毛詩》盛行,魯、齊、韓三家詩便逐漸衰落,傳習的人少了,後來本子也先後失傳了。現在我們所讀到的乃是《毛詩》<ref name="詩經">[https://ctext.org/book-of-poetry/zh 《[[詩經]]》全文]</ref>,即由漢代毛公所講解和留傳下來的本子。 而《'''韓詩遺說考'''》便是清代文人[[陳喬樅]]對[[韓詩]]的研究考證之作。
返回「
韓詩遺說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