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12.1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陆九龄 的原始碼
←
陆九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陆九龄'''(1132-1180),字子寿,金溪归政(今江西省金溪县陆坊乡)青田村人,人称[[复斋先生]]。 个人简历 乾道五年(1169)进士,[[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学者号“二陆”。学穷性命之原,其于字画未必屑屑求工,所书端稳深润有法度,临学之士或有所未及。乃知有德有言者,于区区字画亦不苟。卒年四十九。《宋史本传、始丰稿》 家世 其六世祖陆德迁因避乱于五代末从江苏吴县迁居金溪县青田,为金溪陆氏之始祖。九渊之父陆贺,字道卿,悉心研究典籍,以学行受到乡里尊敬。其家几代同堂,家道整肃,著闻州里。[[陆贺]]先生有六子:九思、九叙、九皋、九韶、九龄和九渊,均学识渊博,号称“陆氏六杰”。九思,字子疆,中举后封从政郎,著有《家问》,为陆氏治家准则。九叙,字子仪,善于持家,以经营药铺为业,供全家各项费用,公正通敏,时人称为五九居士。九皋,字子昭,举进士,授修职郎,文行俱优,率诸弟讲学,学者称庸斋先生。九韶、九龄、九渊并称“三陆之学”,皆导源于九皋。 经历 陆九龄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自诸子百家至阴阳、星历、五行、卜筮无所不涉。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荐他为学录。时秦桧当国,不事礼法,遂归家,从父兄讲学,退休在临川的吏部员外郎许忻对陆九龄待之以宾。 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本拟为桂阳军教授,以双亲年老道远,改兴国军,还未赴任,逢湖南茶民起义,他主持乡郡“义社”,率门生及乡人习武,防御起义军入境。及至兴国郡治(今湖北阳新),即整肃学规,劝士兴学,学风大振。后调全州教授,未赴任即病卒。宝庆二年(1226),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观点 陆九龄长期跟随父兄研讲理学,为学注重伦理道德的实践。认为“心”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自古以来圣人相传的“道统”即是“心”,离开“心”犹如“无址”而“成岑”。为学主张“治人先治己,自治莫大于气,气之不平,其病不一,而忿懥之害为尤大”,要使“身体心验,使吾身心与圣贤之言相应,择其最切己者勤而行之”。批评繁琐支离的治学方法,要求“尽废讲学而务践履,于践履中,要人提撕省察,悟得本心”,从而做到“习到临利害得失无惧心,平时胸中泰然无计较心”。反对“弃日用而论心,遗伦理而语道”。他对求学者循循善诱,启发这些人去自悟其道。 他和[[陆九渊]]参加“鹅湖之会”,虽与[[朱熹]]观点不同,但友情不断。有“珍重友朋情切琢”的品格。晚年与[[张拭]]互相以书信论学。[[吕祖谦]]称其“所志者大,所据者实”。其著作有《复斋文集》。 [以上内容由"yfchwh200304"分享。]
返回「
陆九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