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153.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金兰酱油 的原始碼
←
金兰酱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金兰酱油'' 约有3层楼高度的酱油瓶伴随着也是大尺寸的酱菜罐在金兰门口迎宾,这已成为地标式的景物了 。 象征了金兰食品75年来对酱油制品的坚持与口碑,让每天进出工厂的人员,时时谨记对甘醇味美的酱油酿制的那份使命与执着。 每滴酱油都是可以让美食加分的重要元素,从黄豆的筛选开始,就奠定了好酱油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旅居海外的台湾人仍指名要用金兰酱油的原因。 金兰酱油风味真的既甘美又合台湾人的味,也就是这种甘美合味的精神,让金兰食品75年来的产品维持一定的水准,也让这些好酱油及好酱菜,能持续伴随台湾人一路成长。 日治时代,创办人钟番先生有鉴于当时的食品工业多为日本人所经营,为让台湾人也能拥有自己的本土事业,增加台湾人的就业机会,便邀集地方 仕绅共同集资,1936年正式成立创建了"大同商业株式会社",以经营酱油及酱渍品为主,由钟番先生担任第一任的董事长。 为了酿造最好的酱油, 钟番先生吸收传统与日本的酿造工艺,坚持从选料开始便以纯酿造的工序酿出 一桶桶的好酱油,也因此让产品奠定了甘美合味的好基础。二战后,公司更名为 "大同商事股份 有限公司"。 <p style="text-indent:2em;">'''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中国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 [[File:酱油1.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返回「
金兰酱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