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41.2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道德倫理 的原始碼
←
道德倫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道德倫理.jpg | thumb | 300px | 道德倫理 <br>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1166981 原圖鏈接] ]] '''道德倫理'''(Ethics or Morality),文學上"舉止,品質,適當的行為"是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生活形態]])的[[價值觀]]、[[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內心信念的力量(生產能力)來調整對他人和自己之間的行為進行善惡、榮辱、正當或不正當等的相互關係(生產關係)的評價和斷定的行為規範標準。 *有著通過確立一定的善惡標準和行為準則,來約束人們的相互關係和個人行為,調節社會關係,並與法一起對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 **貫串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社會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職業道德等。 *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 **“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二者劃界與範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 **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範疇和使用區域。“倫理”或“道德”之謂(),在中文與西文中均可作兩個層面上的解釋,即:內在的價值理想或者外在的行為規範。而在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實際碰撞中,由於“至簡、至圓”、“陰助教化”的本土傳統之引導,這兩個層面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 *行為規範意義上的 “倫理化”或者“道德化”始終是漢語基督教的主要路向。 **這種“單向度”的闡釋框架,使“倫理化”的漢語基督教與基督教所應當包含的倫理資源之間,常常存有一定程度的錯位。 **不解決這一問題,基督教倫理便無法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實現其潛在的可能性。
返回「
道德倫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