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202.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通貨膨脹 的原始碼
←
通貨膨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File:2013 Inflation rates map of the world pe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svg.png|300px|居中|2013年各國的通貨膨脹率]]<br>2013年各國的[[通貨膨脹率]]<br>圖片來源:M Tracy Hunter |- |} </div> '''通貨膨脹'''({{lang-en|inflation}},在臺灣簡稱'''-{通膨}-''',香港和中國大陸簡稱'''通-{}-脹''')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向因貨幣流通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脹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而物價上漲是因[[需求]]增加或[[供給和需求|供給]]減少,兩者關聯為[[貨幣創造|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而使得物價上漲<ref>http://www.yuanyu.idv.tw/?p=58 元毓說-糧食危機存在嗎?(三)–通貨膨脹</ref>,而現在人們經常直接使用「通貨膨脹」一詞來表示「物價上升」的現象。而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使物價上升,因為可能尚未投入消費,或是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而某些情況,比如說,若新發行的貨幣是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反而可能造成供過於求,物價反而會下跌<ref>[http://gn00116743.pixnet.net/blog/post/60870523-%E4%B8%8D%E9%A1%98%E9%9D%A2%E5%B0%8D%E7%9A%84%E7%9C%9F%E7%9B%B8%EF%BC%9Aqe%E7%B5%82%E5%B0%87%E5%B0%8E%E8%87%B4%E5%8B%9E%E5%B7%A5%E5%A4%A7%E9%87%8F%E5%A4%B1%E6%A5%AD%EF%BC%9F 不願面對的真相:QE終將導致勞工大量失業?]</ref>,形成貨幣發行數量增加但物價卻下跌,與常識相悖的經濟現象。 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貨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値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市場上的價値,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値,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減指數]]。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脹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脹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脹。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貶値,物價上升。 相關概念包括: * [[通貨膨脹減緩]](disinflation),意指通脹率的降低。 *[[惡性通貨膨脹|惡性通貨膨脹]],意指通脹失去控制急遽增加。 * [[停滯性通脹]],又稱滯脹,意指通脹率與失業率同時增加。 *[[通貨再膨脹]](reflation),意指企圖提高物價以反制來自通貨緊縮的壓力。 在古典[[政治經濟學]],「通貨膨脹」意指增加貨幣供給,[[通貨緊縮]]則是減少,增加貨幣供給的目的是為了容納實質GDP的增長。一些學派的經濟學家,通常被歸類為自由意志主義者、古典自由主義者或超保守主義者,仍然採用這種用法。在主流經濟術語這則被稱為擴張性和緊縮性貨幣政策。
返回「
通貨膨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