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205.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路易士‧康 的原始碼
←
路易士‧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路易士‧康.png|400px|缩略图|左|路易士‧康[http://www.arc.usi.ch/en/cultural-activities/teatro-dell-architettura/mostre 照片來自]]] '''路易士·康'''('''Louis Kahn'''1901年2月20日-1974年3月14日),愛沙尼亞裔猶太人,美國建築師,建築教育家。他出生於愛沙尼亞的Saaremaa島,前蘇聯愛沙尼亞的猶太裔家庭,五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路易斯·康的設計風格深受古代遺蹟影響,傾向於宏偉龐大。1974年3月他甫自孟加拉(Bangladesh)出差返抵紐約因心臟病發,死於紐約市的賓州車站洗手間中。是位公認的上個世紀最有影響的建築師之一。 路易斯有著三個不同家庭的生活,他和妻子及和妻子的女兒生活在一起,同時他還有兩個情人,每個情人有一個孩子,其中一個就是[[納撒尼爾·康恩]],當父親去逝時,納撒尼爾只有11歲。 其父親是的猶太教徒,母親伯莎出身於名望甚高的[[門德爾松家族]]。門德爾松家族的這一支移居於波羅的海東岸已歷數代。 伯莎的祖父摩西·門德爾松是18世紀德國啟蒙運動中有名的猶太哲學家,定居與拉脫維亞首府裡加。伯莎·門德爾松是有名的豎琴手,還是著名文學家歌德和席勒的崇拜者,自幼父母親對年幼的路易斯·康給予自然,宗教,音樂以及歌德、席勒等人的文化藝術薰陶,因此18世紀以後,德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主流--[[浪漫主義]]以及[[新柏拉圖主義]]演變成存在主義,對路易斯·康形成了相當大的影響。 路易斯·康被譽為建築界的詩哲,他的建築作品通常是在質樸中呈現出永恆和典雅,而這次在萊斯大學的講演則闡述了建築應該怎樣在反映人類對本質的思考過程中創造的奇蹟;他在演講時提到的光明與陰影,與他在建築作品中善於把握光的作用一樣,都啟發著人們對存在和哲理的思考。 通過他的描述,我們可以感知建築學的真諦——對超越物質與技術而存在的人類的夢想的表達。路易·康的建築風格受到柯布西埃啟迪而投入現代建築主流中,一如柯布西埃於《走向新建築》所說:建築是量體在陽光下精巧、正確、壯麗的一幕戲,光也成為康的建築理論範疇。 認為建築是呈現光藝術的舞台,而可概分為自然之光與表現之光。<ref>[http://raydipediarch.pixnet.net/blog/post/45724015-%E8%B7%AF%E6%98%93%E6%96%AF%E3%83%BB%E5%BA%B7-%28louis-kahn%29 路易斯・康 (Louis Kahn)設計百科]</ref>
返回「
路易士‧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