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8.1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蛤 的原始碼
←
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蛤 </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0.baidu.com/it/u=2281540366,1802035304&fm=253&fmt=auto&app=138&f=JPEG?w=750&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9B%A4&step_word=&hs=0&pn=22&spn=0&di=7207123747399008257&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333057975%2C1274507260&os=4118780294%2C1815110231&simid=4255465733%2C839761607&adpicid=0&lpn=0&ln=1187&fr=&fmq=1680769127255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110%2F34aab0e893a546a586cf5678c15e3719_th.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vitij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da80a88aAzdH3Fg90bnd08m9_z%26e3Bfip4s%3Fu654%3Dw7p5_r5f_8&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EsNiw0LDUsNyw4LDIsOQ%3D%3D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蛤(há gé)(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 同本义。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 例:“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 蛤蜊是一种对于可食用双瞉贝类的泛称。在中国古代,蛤、或蚌泛称具两片相等的壳的软体动物,有时特指文蛤。蛤蜊则是指生长在东南沿海中的软体动物。在山东胶东半岛部分地区以及大连部分地区将蛤字读成(ga),这是地方方言而并不是多音字。在福建地区,蛤蜊通常指泥蚶。在[[台湾]],可食用的双瞉贝类都被泛称为蛤蜊,如文蛤、花蛤、粉蛤、竹蛤,相当于古代的蚶、车螯和花蛤。居住在海水中的,台湾闽南语称蚶仔(hamma),主要是指文蛤。居住在淡水中的,台湾闽南语称蜊仔(lâ-á),或蚬,通常是指河蚬。双壳类通常栖于浅海、淡水或河海交界的砂质或泥质的水底。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另一个读音为“há”,用于“蛤蟆”一词。近来也兴起了用“蛤”来表示“哈”的意象。
返回「
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