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隨機
登入
設定
關於 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蔣經國 的原始碼
←
蔣經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蔣經國'''({{bd|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catIdx = J蔣 }}),字'''建豐''',出生於大清帝国[[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蒋介石]]的[[长子]],[[邓小平]]的[[同学]]、[[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中国]]近代史著名[[政治家]]、[[军事人物]]、[[革命家]]、[[外交家]]、[[改革家]]、青年遠征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主任]]、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中國東北地區行營外交]][[特派員]]、[[中華民國]]國防部預備幹部管理局[[局長]]、[[國防部政治部]][[主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台湾向大陆开放]]的[[先驱者]]、[[台湾民主化改革]]的[[奠基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1任]][[主席]]、[[中华民国]][[陸軍]][[二级]][[上將]]。 {{noteTA |G1=PP | 1 = zh-tw:蔣中正; zh-cn:蒋介石; zh-hk:蔣介石; | 2 = zh-hans:乌拉尔山脉; zh-hant:烏拉山脈; | 3 = zh-hans:乌拉尔重型机械厂; zh-hant:烏拉重型機械廠; | 4 = zh-tw:史達林; zh-cn:斯大林; zh-hk:史太林; | 5 = zh-cn:台; zh-hk:臺; zh-tw:臺; }} {{Infobox Officeholder |honorific-prefix = [[中華民國總統|故總統]] | image = | imagesize = | caption = | name = 蔣經國 | office =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第6、7任]][[中華民國總統|總統]] | term_start = 1978年5月20日 | term_end = 1988年1月13日 | deputy = | lieutenant = | vicepresident = [[謝東閔]]<br />[[李登輝]] | predecessor = [[嚴家淦]] | successor = [[李登輝]] | office2 = 第1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央委員會主席]]<br/><small>(1976年11月16日起以黨主席身分兼任中央委員會主席)</small> | term_start2 = 1975年4月5日 | term_end2 = 1988年1月13日 | predecessor2 = [[蔣中正]](總裁) | successor2 = [[李登輝]] | office3 = 第9任[[行政院]][[行政院院長|院長]] | term_start3 = 1972年6月1日 | term_end3 = 1978年5月20日 | president3 = [[蔣中正]]<br />[[嚴家淦]] | deputy3 = [[徐慶鐘]] | predecessor3 = [[嚴家淦]] | successor3 = [[孫運璿]] | office4 = 第11任[[行政院]][[行政院副院長|副院長]] | term_start4 = 1969年7月1日 | term_end4 = 1972年6月1日 | premierroc4 = [[嚴家淦]] | predecessor4 = [[黃少谷]] | successor4 = [[徐慶鐘]] | office5 = 第10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國防部部長]] | term_start5 = 1965年1月25日 | term_end5 = 1969年7月1日 | premierroc5 = [[嚴家淦]] | deputy5 = [[馬紀壯]] | predecessor5 = [[俞大維]] | successor5 = [[黃杰|黃-{杰}-]] | office6 = 第2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 term_start6 = 1956年4月25日 | term_end6 = 1964年6月30日 | predecessor6 = [[嚴家淦]] | successor6 = [[趙聚鈺]] | 本名 = | 字 = 建豐 | 號 = | 其他姓名 = 尼古拉·弗拉基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 | 性別 = 男性 | 籍貫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910|4|27}}[[大清帝國|清]][[宣統]]二年三月 | 出生地點 = {{QING}}[[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 (寧波市)|溪口鎮]][[奉化蔣氏故居|豐鎬房]]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88|1|13|1910|4|27}} | 逝世地點 = {{ROC}}[[臺北市]][[七海寓所]] | 墓地 = [[桃園市]][[大溪區]][[頭寮陵寝]](未下葬) | 政黨 = 國民黨 | otherparty = [[File:КПСС.png|25px]]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30年代) | 職業 = [[中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外交家]]、[[改革家]]、[[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青年遠征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主任]]、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中國東北地區行營外交]][[特派員]]、[[中華民國]]國防部預備幹部管理局[[局長]]、[[國防部政治部]][[主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台湾向大陆开放]]的[[先驱者]]、[[台湾民主化改革]]的[[奠基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1任]][[主席]]、[[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中华民国]][[陸軍]][[二级]][[上將]] | 專業 = | 父母 = [[蔣中正]](父親)<br />[[毛福梅]](生母)<br />[[蔣宋美齡]](繼母) | 配偶 = [[蔣方良]] | 伴侶 = | 子女 = [[蔣孝文]]<br />[[蔣孝章]]<br />[[蔣孝嚴]]<br />[[章孝慈]]<br />[[蔣孝武]]<br />[[蔣孝勇]] | 親屬 = [[蔣緯國]](弟) | 國籍 = {{QING|帝國}}(1910-1912)<br>{{ROC-1912}}(1912-1925)<br>{{ROC}}(1925-1988) | religion = [[基督教]][[循道宗]]<ref name="Generalissimo's Son">{{Link-en|F. Jay Taylor|F. Jay Taylor}}, [http://books.google.ca/books?id=_5R2fnVZXiw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The Generalissimo's Son: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哈佛大學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剑桥 (马萨诸塞州)|Cambridge]],2009, ISBN 9780674002876</ref>{{rp|112}} | 學歷 = | 母校 = [[莫斯科中山大學]]<br />[[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 | 網站 = | 簽名 = Chiang_Ching-kuo_Signature.svg | 腳註 = | 別名 = | 服務 = {{flagicon|ROC|army}} [[中華民國陸軍]] | 服役期間 = 1937年-1968年 | 隊 = | 軍銜 = [[file:ROCA General's Flag.svg|陸軍二級上將旗|25px|border]] [[上將#中華民國|二級上將]] | 戰爭 = [[中國抗日戰爭]]<br>[[第二次世界大戰]]<br>[[第二次國共內戰]]<br>[[金門]][[八二三砲戰]]<br>[[臺海戰役]] | 獲獎 = [[青天白日勳章]]<br />一等[[寶鼎勳章]]<br />陸光甲等獎章 | 著作 = }} <!-- 經歷訊息框開始 --> {| class="infobox bordered" style="width: 21em; font-size: 90%; text-align: left; float: right;" cellpadding="3" |- ! colspan="2" style="background: #CFCFCF; text-align: center" {{!}}經歷 |- | colspan="2" style="font-size: 90%"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 [[十萬青年十萬軍|青年軍復員管理處]]副處長 * [[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籌備人 * 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幹事會幹事長 * [[江西省政府]]保安處副處長<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38年1月-)</span> * 江西政治講習學院主任<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38年-)</span> * [[江西省 (中華民國)|江西省]]傷兵管理處處長<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38年-)</span> * 江西省青年服務團總隊長 <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38年-)</span> * [[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39年)</span> * 江西省贛南地區[[行政公署|行政督察專員]]<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39年-1945年)</span> * 江西省第四區保安司令<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39年6月)</span> * 江西省政府[[贛縣]]縣長 * [[上海市]]地區經濟管制督導專員 * 青年遠征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主任 * [[國立政治大學|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45年-)</span> * [[中國東北地區]]行營外交特派員 * 江西省政府省議員 * [[制憲國民大會]]代表<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46年-1947年)</span> * 中華民國國防部預備幹部管理局局長 *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主任 *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國防部政治部]]主任<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50年5月-1954年7月)</span> * 第1任[[中國青年救國團|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52年10月31日-1973年5月31日)</span> * [[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54年11月1日-1957年6月1日)</span> *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56年4月25日-1964年6月30日)</span> *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中華民國國防會議]]副秘書長 * [[行政院]][[政務委員 (中華民國)|政務委員]]<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58年7月15日-1965年1月13日)</span> * 第9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65年1月13日-1969年6月25日)</span> * 第11任[[行政院副院長]]<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69年7月1日-1972年6月1日)</span> * 第3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69年8月4日-1973年8月1日)</span> * 第9任[[行政院院長]]<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72年6月1日-1978年5月19日)</span> * 第1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中國國民黨主席|主席]]<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75年4月28日-1988年1月13日)</span> * 第6任[[中華民國總統]]<br /><span style = "color: blue;">(1978年5月20日-1984年5月20日)</span> *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主席< 他是[[蒋介石]]的[[长子]],[[邓小平]]的[[同学]],[[中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外交家]]、[[改革家]]、[[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青年遠征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主任]]、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中國東北地區行營外交]][[特派員]]、[[中華民國]]國防部預備幹部管理局[[局長]]、[[國防部政治部]][[主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台湾向大陆开放]]的[[先驱者]]、[[台湾民主化改革]]的[[奠基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1任]][[主席]]、[[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中华民国]][[陸軍]][[二级]][[上將]]。 是[[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國國民黨總裁]]及[[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兒子,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總統,至1988年逝世為止),同時也是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ref name="國">{{cite book|author=李子渝、常壽林編寫|title=《蔣經國》|location=香港|publisher=教育出版社|isbn=9621212731}}</ref>{{rp|1}}。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臺灣省戒嚴令|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ref name="傳">{{cite book|author=小谷豪冶郎著、[[陳鵬仁]]譯|title=《蔣經國先生傳》|location=台北|publisher=《[[中央日報]]》出版部|year=1990}}</ref>{{rp|8}}。 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ref name="國"/>{{rp|1}}。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ref name="國"/>{{rp|1}}。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公署|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其家族蔣家在前中共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曾著作指控為[[四大家族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稱。-->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中華民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65年以國防部長身份訪問美國。1969年曾以總統特使身份,飛往泰國謁見[[泰國國王]][[拉瑪九世]]([[漢名]][[鄭固]])。 1979年蔣經國終于決定大舉鎮壓反对人士,因爲他覺得若非如此,可能會滋生更多暴亂,以緻改革的進程失控。蔣經國批準逮捕美麗島集團首要分子,同時把《美麗島》及溫和的《八十年代》統統停刊。12月14日,情治機關一舉抓了[[黃信介]]以降100多個反對派帶頭人士,[[施明德]]逃逸後被抓獲。 1980年3月18日,高雄事件8名被告到軍事法庭接受史無前例的公開大審。國際特赦組織及其它人權組織都派出觀察員,美國及其它非官方關系之外交官、外國新聞記者也紛紛申請旁聽。獨立的新聞媒體每天以兩、三頁全版報道,把反對派的政治觀點呈現在800萬名讀者眼前。被告在庭上陳述,他們一連多天被剝奪睡眠、不停地接受偵訊(新聞界稱之爲“疲勞轟炸”)之下,才招供認罪。擔任他們辯護律師的[[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都因此案一舉成名,成爲台灣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4月18日,軍事法庭裁定所有8名被告叛亂罪名成立。軍事法庭原本打算把施明德處以死刑,可是蔣經國傳話,“不得有任何人遭處死刑”,“只要他在位就不允許台灣島上有流血”。軍事法庭判處施明德無期徒刑,黃信介有期徒刑14年,[[姚嘉文]]、[[林義雄]]、[[張俊宏]]、[[呂秀蓮]]、[[陳菊]]、[[林弘宣]]處有期徒刑12年。
返回「
蔣經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