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45.1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的原始碼
←
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sushi.jpg"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3b99a16ff2dd.aspx 苏轼]</small> |}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赴杭途中。苏轼七月离开汴京,沿蔡河舟行东南赴陈州,历颍州,出颍口,入淮水,至寿州。颍口、寿州均在今[[安徽]]境内。第一句“我行日夜向江海”实写由汴京赴杭州的去程,言外有一种贤人去国的忧愤抑郁之情。整首诗也写得蕴藉淡远,苍茫一片,微含着愁绪,这也正是当时苏轼的心境。苏轼此次出京,在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遭到王安石党人谢景温的诬告,苏轼不屑自辩,但力求外放。其通判杭州实是政治上遭到排挤、受到诬陷的结果。颔联两句写舟行景况,颈联叙自行所见。前六句写尽诗题的前半部分“出颍口初见淮山”。末联写遥望抵达之地,预想故人在埠头伫候,照应诗题的“是日至寿州”。全诗情景交融,神完气足,光彩照人,看似平淡实则奇警,看似松散实则精练,方东树评曰“奇气一片”。<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3b99a16ff2dd.aspx 苏轼 古诗文网]</ref>
返回「
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