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63.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臺灣日治時期都市計畫 的原始碼
←
臺灣日治時期都市計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臺灣日治時期都市計畫''' </p> |- |<center><img src="https://emuseum.land.gov.taipei/Uploads/Item/fd326130-8541-464f-8864-75e92e8f932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emuseum.land.gov.taipei/Category/Items/%E6%97%A5%E6%B2%BB%E9%83%BD%E5%B8%82%E8%A8%88%E7%95%AB 圖片來自emuseum] </small> |} '''臺灣日治時期都市計畫''',是指日治時期在台灣各地實施的都市計畫,總計有72處(清水、梧棲、沙鹿合併為新高港),總面積約52,500公頃,總計畫人口約326萬人<ref>{{Cite web|url=https://www.cpami.gov.tw/kids/filesys/file/chinese/epaper/970501-8.pdf|title=從當前都市計畫面臨之課題與挑戰-論未來都市發展政策|accessdate=|author=2008全國都計建管會議|date=|publisher=}}</ref>。臺灣第一個公告的[[城市规划|都市計畫]],是明治33年1月公布的「台中市區設計圖制定」,但同年八月的「台北市城內市區計畫」則是第一個實行的都市計畫,最晚公告的則是1943年的善化都市計畫和白河都市計畫<ref>{{Cite web|url=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D%97%E7%80%9B%E6%8E%A2%E7%B4%A2/%E7%AC%AC%E5%85%AB%E7%AB%A0/%E7%AC%AC%E4%B8%83%E7%AF%80|title=《南瀛探索》都市計劃與現代化的生活設施|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ref>。 近代都市計畫的概念於19世紀起源於歐洲,是為了因應工業革命造成的快速都市化,特別是始於1850年代改造巴黎的[[巴黎改造|奧斯曼計畫]],影響了許多城市的空間發展,開闢興建下水道、開闢道路、圓環並形塑街道立面。日治時期在台灣也引進了近代都市計畫制度,改造台灣傳統的城市空間。以寬敞筆直的道路、圓環、公園等公共設施,以及對建築物設置的規範,取代以往道路曲折狹窄,且衛生環境不佳的空間。 「'''都市計畫'''」一詞,要在1936年《臺灣都市計畫令》公告後才正式確立,其前身為「'''市區(街)改正'''」和「'''市區計畫'''」。市區改正僅是應急、局部性的都市改造措施,在考量市區整體發展後,逐步由市區改正演變為市區計畫,之後再進一步成為都市計畫。《臺灣都市計畫令》公布後實施的都市計畫僅21處。雖然部分都市計畫因戰爭時期並未全部實現,但仍對至今的都市計畫影響深遠。這些計畫跟法令在戰後仍持續沿用,直至1964年公布《都市計畫法》後,才廢止《臺灣都市計畫令》。 相較於日本其他地區,日本本土在1919年制訂《都市計畫法》,[[朝鮮日治時期|朝鮮]]則於1934年公布《朝鮮市街地計畫令》<ref>{{Cite web|url=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1122217105912.PDF|title=《台灣學通訊》臺灣都市計畫令及其影響|accessdate=|author=黃世孟|date=2011-12-22|publisher=}}</ref>。
返回「
臺灣日治時期都市計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