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212.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约翰·列侬 的原始碼
←
约翰·列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约翰·列侬</big>''' |- |<center><img src=https://p0.pipi.cn/basicdata/25bfd6d753706d2ff77df5333c0f149f2c3d8.jpg?imageView2/1/w/464/h/644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maoyan.com/films/celebrity/30053 来自 猫眼电影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本 名:'''约翰·温斯顿·列侬 '''国 籍:'''英国 '''出生地:'''英国默西塞德郡利物浦 '''出生日期:'''1940年10月9日 18时30分 '''逝世日期:'''1980年12月8日 '''职 业:'''歌手、音乐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音乐类型:'''摇滚乐 '''主要成就:'''获得大英帝国勋章 |} '''约翰·温斯顿·列侬''',{{lang|en|{{post-nominals|size=100%|country=GBR|MBE}}}}({{lang-en|'''John Winston Lennon'''}},{{bd|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是一位[[英国]]歌手和词曲作者,作为[[披头士乐队]]的创始成员闻名全球,该乐队是流行音乐史上在商业上最成功的团体。他与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组成了著名的[[蓝侬–麦卡尼]]创作组合。 列侬在[[利物浦]]出生长大,在青少年时期参与了[[噪音爵士乐|噪音爵士乐热潮]];他的第一支乐队[[采石工人乐队|采石工人]]({{lang|en|the Quarrymen}})在1960年转变为披头士乐团。披头士于1970年解散后,他开始了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发行了受好评的专辑《{{lang|en|[[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和《{{lang|en|[[Imagine (专辑)|Imagine]]}}》,以及标志性的歌曲如《{{lang|en|[[Give Peace a Chance]]}}》、《{{lang|en|[[Working Class Hero]]}}》和《{{lang|en|[[Imagine (歌曲)|Imagine]]}}》。在1969年与[[小野洋子]]结婚后,他把名字改为约翰·小野·列侬。1975年,列侬从乐坛隐退,在家照顾年幼的儿子[[西恩·列侬|西恩]]。1980年,他和小野携新专辑《{{lang|en|[[Double Fantasy]]}}》复出,在专辑发行三周后[[约翰·列侬之死|遇害]]。 列侬在他的音乐、写作、绘画、影片和采访中展现了他反叛的天性和尖酸的幽默。他因参与政治及[[和平运动]]而受到争议。1971年,他搬家到[[纽约市]][[曼哈顿]]。在那里,列侬对[[越战]]的批评使[[理查德·尼克松]]政府长期试图把他驱逐出境。而他的一些歌曲被[[反戰|反战运动]]和[[60年代反文化运动]]视为圣歌。 截至2012年,列侬的个人专辑在美国的销量超过了1400万。作为创作者或演唱者,他参与了25首[[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单曲。2002年,他在{{lang|en|[[BBC]]}}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榜单中被民众票选为第8位。2008年,《[[滚石 (杂志)|滚石]]》杂志把他选为“史上最伟大的歌手”第5位。他在去世后于1987年进入[[词曲作者名人堂]]({{lang|en|Songwriters Hall of Fame}}),还两次进入[[摇滚名人堂]],分别是在1988年以披头士一员身份和在1994年以个人身份入选。
返回「
约翰·列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