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10.1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竹塹社 的原始碼
←
竹塹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竹塹社'''<br><img src="https://ihc.apc.gov.tw/ihcfile/EJournals/12/Content/2013-12-04_10042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ihc.apc.gov.tw/EJournal/EJournalCat/145 圖片來自原住民族委員會]</small> |} '''竹塹社'''(Pocaal),為[[臺灣原住民]][[道卡斯族]]的一支,為該族人口最多的一社。在[[漢人]]大量移民北台灣前,是[[新竹|新竹地區]]主要的居民。原先尚有「眩眩社」與竹塹社相鄰,後來因為明鄭時期遭到討伐,逃入內山,未曾再回平地而在歷史文獻中失去記載。竹塹社於康熙年間開始繳納「番餉」。雍正11年(1733),清廷在竹塹社地環植荊竹為城,遂諭令竹塹社人移居到北門城外(舊社)。乾隆14年(1749),舊社因頭前溪溪水氾濫,再次往北遷徙,來到鳳山溪、頭前溪交錯處,建立新社,這就是今竹北的「采田福地」。此後,沿著兩溪朝中上游發展。<ref>[https://ihc.apc.gov.tw/EJournal/EJournalCat/145竹塹社],原住民族委員會,2013-12</ref>
返回「
竹塹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