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76.2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石門洞 的原始碼
←
石門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石門洞風景區.jpg|thumb|400px|有框|右| [https://tour.ntpc.gov.tw/zh-tw/attraction/Detail?wnd_id=60&id=109624 圖片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石門,位於[[台灣]]本島最北之濱的北海岸。提起石門的景點,大多數人聯想到的景點, 例如石門洞、老梅石槽、富貴角、白沙灣、麟山鼻,都與[[海岸]]有關。 '''石門洞'''是北部濱海[[公路]]上赫赫有名的觀光景點。[[清朝]][[乾隆]]年間,先民到此地開墾,就用海邊這座形狀像拱門的海蝕洞,替此地命名為石門。台灣光復以後,沿用此為區名。石門區同時也是台灣最北的一個區。 石門地形在地形學稱為「海蝕拱門」,是海蝕地形的奇景。百萬年前[[大屯山]]火山群噴發後,堆積了厚厚的火山熔岩與碎礫。爾後因豪雨造成山崩,於是砂土和岩塊被流衝下來,在海岸邊重新堆積形成一小山頭。岩層因受海浪長期侵蝕而形成海蝕洞,再經過長期[[海浪]]沖擊,將岩壁貫穿,而形成海拱。 由於海拱是經由海蝕作用形成,所以當初應該是發育在[[海平面]]附近,然而目前岩洞基部已高出海平面約2公尺,洞頂[[海拔]]有10餘[[公尺]],這個現象可說明此地受地殼上昇運動的影響,地面抬升,拱門因而離開海面,停止了海水的侵蝕,才能保留住現今的景觀。 石門洞頂上[[植物]]叢生,岩壁裸露出大小石粒,可明顯看出岩層構造的成份。而且也可在洞頂發現許多奇形怪狀、頗富玩賞之趣的石頭,此地不僅可欣賞地形奇景外,也是絕佳的地質教室。至洞頂歇腳處遠眺無邊碧海,呈現層次分明的藍色調,而藍色之上,有[[白雲]]悠悠,不僅令人心曠神怡,更令人塵念盡消。 尤其是清晨,朝陽自海平面上跳起,霎時光耀大地,胸中[[自然]]充滿了新生的喜悅和希望;到了傍晚時,欣賞天際斑斕如錦的晚霞,和瞬間即變化萬千的[[夕陽]],在遼闊的海天之交,搭配成完美的演出,一定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所謂「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石門洞頂朝暾和夕陽之美,實在當之無愧。 <ref>[https://www.shimen.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288] 石門區公所網</ref>
返回「
石門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