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255.1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鳍鲨 的原始碼
←
白鳍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灰三齿鲨 同义词 白鳍鲨一般指灰三齿鲨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学名:Triaenodon obesus),又译三齿鲨,又称白顶礁鲨(whitetip reef shark)、白头礁鲨(注意:勿与白鳍鲨(whitetip shark)混淆),是真鲨科灰三齿鲨属的唯一成员。 俗称:白鳍鲨 鲎鲛 名称:灰三齿鲨 学名:Triaenodon Obesus 分布: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区海域 饲养要求: 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性情:性格温和 但偶有攻击人事件 食性:肉食性 体长:可达210(厘米) 种属:海水鱼类,板鳃亚纲,真鲨目,白眼鲛科 中文学名灰三齿鲨拉丁学名Triaenodon obesus别 称白鳍鲨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纲软骨鱼纲亚 纲板鳃亚纲目真鲨目科真鲨科属三齿鲨属种灰三齿鲨英文名称Whitetip reef shark 目录 1 科学分类 2 形态特征 3 栖所生态 4 地理分布 5 渔业利用 6 品种简介 7 饲养方法 8 注意事项 科学分类 语音 灰三齿鲨 灰三齿鲨 亚纲: 板鳃亚纲 Elasmobranchii 目: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科: 真鲨科 Carcharhinidae 属: 灰三齿鲨属 Triaenodon Müller & Henle, 1837 种: 灰三齿鲨 T. obesus 形态特征 语音 体形修长。头宽且乎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宽但极短。眼小,圆形,眼眶后缘具缺刻,瞬膜发达。前鼻瓣稍长而形成明显之管状;无口鼻沟或触须。唇沟极短,通常仅局限于口角部位。口裂宽,弧形,口闭时不露齿;上下颌齿同型,具有1中央大齿尖,两侧各1小齿尖之三尖头状,边缘光滑,齿尖直立或外斜。喷水孔缺如或微小。背鳍2个,背鳍间无隆脊,尾柄无侧隆背;第一背鳍中大,起点远在胸鳍后角之后,后缘凹入,上角钝尖,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小,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后缘入凹,后角尖突;胸鳍中大型,稍呈镰刀形,后缘凹入,外角钝尖,内角钝圆,鳍端伸达不及第一背鳍基底;尾鳍宽长,尾椎轴上扬,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长,与后部间有一深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尖突。体背侧灰褐色;腹侧白色。背、胸及尾鳍具黑褐色缘;腹及臀鳍缘淡色,外角则暗褐色。 栖所生态 语音 栖息于沿岸水域、面海礁区或泻湖区。白天成群栖息于珊瑚礁洞穴中或礁台缘,晚上活动力强。迁移的范围不大,一年内约在0-3公里左右,属于定栖性鱼种。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包括鱼类、章鱼、龙虾或螃蟹。虽然没有袭人的报导,但仍具有潜在性的危险。胎生,一胎可产下1-5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52-60公分。 地理分布 语音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红海、东非洲,东至加拉巴哥群岛、巴拿马及可可岛,北至日本,南至澳洲。东沙群岛有捕获纪录。 渔业利用 语音 主要以流刺网及延绳钓捕获,具有次要经济价值。肉质可,生炒或加工成鱼丸及鱼浆等皆宜或制成鱼粉。曾有报导其肝会引起中毒事件。 品种简介 语音 白鳍鲨也叫灰三齿鲨,它们的幼体常出现在观赏鱼贸易中,因为成体可以达到2m,所以饲养后你可能会后悔。白鳍鲨鱼不象黑鳍鲨那样终日在水中游泳,它们大多数时间趴在水底下,嘴一张一合地呼吸。只有喂食的时候白鳍鲨才会游到水的上层来,这使它们的欣赏性大打折扣,因此要比黑鳍鲨廉价得多。国内市场上见到的白鳍鲨基本都是捕捞于我国南海的,一般个体在50-2000px,它们在水族箱中只需要1年就可以生长到1m以上。 [1] 饲养方法 语音 白鳍鲨在野生条件下经常成群觅食,它们是智商很高的一种鱼,如果你饲养了3条以上的白鳍鲨在水族箱中,它们将会把一同饲养的其它鱼全部吃掉,能整吞的吞掉,不能整吞的一起撕碎吃掉。因此,只能单独饲养。有些爱好者将幼年的白鳍鲨和黑鳍鲨饲养在一起,但白鳍鲨要比黑鳍鲨生长得快很多,不久就对黑鳍鲨造成威胁了。 注意事项 语音 每周给白鳍鲨喂一次鲅鱼肉就可以了,吃得太多,它们会过度肥胖,影响到健康。别忘了添加碘化钾,防止它们患大下巴病。
返回「
白鳍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