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79.9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头鹤 的原始碼
←
白头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白头鹤(学名:Grus monacha)是大型涉禽。颈长,喙长,腿长,胫下部裸露,蹼不发达,后趾细小,着生位较高;翼圆短;尾短,无真正的嗉囊;鸣管由气管与部分支气管构成;能在胸骨和胸肌间构成复杂的卷曲,有利于发声共鸣。性情温雅,机警胆小。它除了额和两眼前方有较密集的黑色刚毛,从头到颈是雪白的柔毛外,其余部分体羽都是石板灰色。早成鸟。 栖息于河流、湖泊的岸边泥滩、沼泽和芦苇沼泽及湿草地中,主要以甲壳类、小鱼、软体动物、多足类以及直翅目、鳞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和幼虫为食,也吃苔草、苗蓼、眼子菜等植物嫩叶、块根,小麦、稻谷等植物性食物和农作物。殖期为5~7月。营巢于生长有稀疏落叶松和灌木的沼泽地上,巢主要由枯草和苔藓所构成。每窝产卵2枚,卵的颜色为绿红色,其上被有大的暗色斑点。分布于欧亚大陆。 折叠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白头鹤 白头鹤 白头鹤为大型涉禽类,灰衣素裳,头颈雪白,体长92-97厘米,体重3284-4870克。通体大都呈石板灰色,眼睛前面和额部密被黑色的刚毛,头顶上的皮肤裸露无羽,呈鲜艳的红色,其余头部和颈的上部为白色。两个翅膀为灰黑色,次级和三级飞羽延长,弯曲成弓状,覆盖于尾羽上,羽枝松散,似毛发状。虹膜深褐色,嘴黄绿色,胫的裸出部、跗跖和趾为黑色。[1] 折叠编辑本段栖息环境 白头鹤栖息于河流、湖泊的岸边泥滩、沼泽和芦苇沼泽及湿草地中,也出现于泰加林的林缘和林中的开阔沼泽地上。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折叠迁徙 春季迁徙时间多在3月末至4月末,到达繁殖地的时问多在4月末5月初;秋季从10月11日至11月7日,迁徙时间较为集中。到达越冬地的时间多在11月末。在中国内蒙古、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越冬。 折叠行为 白头鹤 白头鹤 常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有时也见有单独活动和由家族群组成的松散群体活动,常边走边在泥地上挖掘觅食。冬季也常到栖息地附近的农田活动和觅食。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栖息和觅食的地点均较为固定。性情机警,活动和觅食的时候常不断地抬头观望,有危险时就鼓翼起飞,在空中盘旋,并且不停地鸣叫。飞翔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形。 同样是大型涉禽,与鹳类相比较,白头鹤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它们每天用大量的时间梳理羽毛,确保“衣冠整齐”、孵卵时,常常修补整理爱巢。它们从不在巢周围排便,孵卵的成鸟即使再着急,也总是到同一固定地点—巢的水流下游约5~8米处的塔头间排便。所以白头鹤的巢,没有任何异味,也十分整洁。白头鹤在采食过程中很有“君子风度”,从不暴饮暴食。无论食物多寡,它们总是一粒一粒地拣、一口一口地吃。 [2] 折叠食物 主要以甲壳类、小鱼、软体动物、多足类以及直翅目、鳞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和幼虫为食,也吃苔草、苗蓼、眼子菜等植物嫩叶、块根,小麦、稻谷等植物性食物和农作物。白头鹤在繁殖地吃大量的山酸果蔓,特别是沼泽中的一种植物越桔,夏天还吃昆虫、蛙和鲵,但主食物仍为植物性食物。在越冬地主要吃稻、小麦、大麦等谷物,也吃软体动物和昆虫。 折叠日志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折叠世界分布 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俄罗斯联邦。旅鸟:哈萨克斯坦,中国台湾。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及中国东北;在日本南部及中国东部越冬。 折叠中国分布 分布图 分布图 地区: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贵州、云南。 保护区:升金湖、豫北黄河故道湿地、草海、会山、北戴河海滨鸟类、洪河、凉水、兴凯湖、龙感湖、沉湖湿地、东洞庭湖、查干湖、莫莫格、向海、兴隆沙、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大丰麋鹿、鄱阳湖、凤凰山(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双台河口、达里诺尔、达赉湖、科尔沁、荣成天鹅湖、安庆沿江水禽、黄河三角洲。菜子湖、鄱阳湖、瓦埠湖、万子湖、兴凯湖、新青国家湿地公园。[3]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方式 白头鹤 白头鹤 白头鹤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维柳伊河流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比金河一带繁殖。据文献记载,有少量的白头鹤在我国满洲里一带和松花江流域繁殖,未发现巢和卵。主要在中国长江下游各省和日本越冬,迁徙时经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朝鲜半岛。 白头鹤在广阔的生满苔藓的沼泽地营巢,营巢于生长有稀疏落叶松和灌木的沼泽地上,巢主要由枯草和苔藓所构成。繁殖期为5-7月,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产卵,6月初孵化。其配偶仪式为婚舞与对唱。雄鹤叫声为两声一度,雌鹤为一长一短。在对唱时张开三级飞羽,头颈反复伸长,这种鹤每巢产2枚卵。卵的颜色为绿红色,其上被有大的暗色斑点。孵化主要由雌鹤担任,雄鹤只在早晚替雌鹤孵40分钟至1小时。5月下旬小鹤相续孵出,叨壳经24小时,雏鹤重85~93.5克,孵出3天雏鹤可离巢30米活动,雄鹤带一只散步,雌鹤照看巢内的另一只。第五天两只雏鹤可跟双亲离巢走250米,第7天能在6平方公里范围内觅食。8月下旬到9月底离开繁殖地南迁。 白头鹤有时与灰鹤在同一地区营巢,又共同迁徙,尽管有生态隔离现象,仍可见到杂交。在日本出水市白头鹤越冬地,1965年看到1只雄性灰鹤和1只雌性白头鹤杂交,据1968~1975年连续8年的观察,它们已有7批杂交后代。 白头鹤是鹤类家族中行踪隐秘的成员,白头鹤4-5岁达到性成熟。一旦组成家庭,夫妻关系十分稳定。一般夫妻的年龄略有差异,雄性大于雌性一岁以上。它们几乎终年形影不离。每年4月初,带着上一年的幼鸟,从越冬地迁回到北方的老家——森林湿地。最让它们倾注精力的是:要用31天左右的时间来孵化两枚蛋宝宝。一般夫妻轮流孵卵,只是雌鸟更积极一些。无论是低温风雪、大雨倾盆,还烈日当空,它们始终尽职尽责地呵护着它们的未来。在孵卵过程中,有许多相互关爱的场面。每当换孵时,先是悄悄细语,巢上的值班者缓缓走下,并不断从身边拾取枯枝草叶添加到巢上,以示责任尚在、配偶并不孤独。继任者轻轻上巢,时而理羽、时而拨卵,显得轻松自在、信心十足。白头鹤国际援助(GMIA)负责人在举办各种活动时,不止一次地把白头鹤誉为“爱情鸟”,就连赠送友人的结婚纪念品都印上:“以鹤为媒、白头偕老”。 折叠编辑本段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折叠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该物种限制在少于10个越冬地,面积小,数量少。在这些越冬地的大多数区域中已经呈下降趋势。由于其栖息地被破坏的重大威胁,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继续下降。由于这些因素,它被列为易危。 栖息地破坏:崇明东滩德白头鹤每年11月初至翌年3月底迁来越冬。由于围垦及捕鳗等因素,白头鹤赖以生存的海三棱藨草地正遭受着毁灭性的破坏,白头鹤种群数量因此日趋减少。 白头鹤为湿地的旗舰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世界仅存9,100只,保护好已知的繁殖地、迁徙途经地和越冬地的沼泽湖滩,把水利、农业、渔业和自然保护各项工作协调起来,统一管理;在相关季节严禁人群在白头鹤栖息地放牧、狩猎、捕鱼、割苇,以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在稻田越冬地应保持稻田积水的深度,调控稻田积水,及时排除洪涝,严禁施放烈性农药污染土壤和白头鹤的食物。 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白头鹤之乡”称誉。2008年新青区共记录有白头鹤18个繁殖对,90只个体,并发现有多个繁殖地。为了切实加强白头鹤的保护,新青区建立了省级白头鹤自然保护区,加大了保护的科普宣传力度,增加了保护资金的投入,促进了白头鹤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折叠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返回「
白头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