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67.10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發炎性腸病 的原始碼
←
發炎性腸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沈佩瑤台北31日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說,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文件補齊,預計9月2日舉行EUA審查會議,順利通過後,將會安排9月5日辦ACIP專家會議,力拚9月底前進貨。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將迎來下一波高峰,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審查進度受到關注,8月29日廠商已經補件完成,本週將舉行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會議,只要EUA順利通過,就會儘快進行後續採購動作,衛福部食藥署預估審查可能延至9月初。 '''發炎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又稱炎症性腸病,或稱發炎性腸道疾病( 縮寫:IBD),是一組特定的腸道慢性疾病的統稱,主要包括[[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 *炎症性腸病主要為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病患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消化系統]]組織。 *[[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區別在於炎症發生的位置和炎症本身的不同。 *克羅恩病可影響到消化系統的任何部分,從口腔至[[肛門]]都有可能發生跳躍性病變,多發於[[迴腸]]末端。 *潰瘍性結腸炎發病僅限於[[結腸]]和[[直腸]]部分。 *微觀上潰瘍性結腸炎發病僅限於[[黏膜]](腸的[[上皮組織]]),而克羅恩病影響到整個腸內壁。 *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在腸道之外也有不同比例的表現,如肝臟的炎症,關節炎,皮膚的異常表現和眼部的炎症。 *治療炎症性腸病常用[[氨基水楊酸]][[製劑]],如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根據不同的嚴重程度,通常用免疫抑制劑來緩解症狀,如強的松、硫唑嘌呤、甲胺蝶呤、6-巰嘌呤等。 *類固醇的藥物也被常用來控制病情的突發,曾被作為維持[[藥劑]]。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發炎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兩種。 *兩者共同症狀包括:腹瀉、腹痛、發燒、營養不良與貧血等,好發於20至40歲青壯族群。 *炎症性腸病(IBD)為累及迴腸、直腸、結腸的一種特發性腸道炎症性疾病。 *臨牀表現腹瀉、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 *潰瘍性結腸炎是結腸黏膜層和黏膜下層連續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腸,逐漸向全結腸蔓延,克羅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為非連續性全層炎症,最常累及部位為末端迴腸、結腸和肛周。
返回「
發炎性腸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