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52.1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公 的原始碼
←
王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央社首爾25日綜合外電報導)北韓官方媒體今天報導出現4起新的發燒病例,疑似是感染「惡性傳染病」。北韓兩週前才宣布戰勝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 *法新社報導,自疫情爆發以來,北韓先前維持嚴格的封鎖措施。這個孤立的國家5月證實首都平壤爆發變異株Omicron疫情。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本月稍早宣布戰勝新型冠狀病毒,並下令解除5月實施的最高級別抗疫措施,當時官方通報病例降至零。 **金正恩在疫情爆發期間也病倒,胞妹金與正本月稍早透露金正恩曾出現發燒症狀。 '''王公'''(Knyaz或knez)是斯拉夫頭銜,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用於各種大貴族。 *英語中譯作 prince、duke、count;中文譯作[[公爵]]、[[親王]]、[[王爺]]、[[大貴族]]等等。 *最初指[[斯拉夫]]部落的[[酋長]]。後來成為斯拉夫封建制國家的統治者的頭銜,可譯作「王公」,俄語:княжество, 烏克蘭語:князівство ,英語中用於斯拉夫的公國、親王國,如基輔羅斯。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西美昂一世在公元913年改稱「[[沙皇]]」(tsar)。隨後[[基輔羅斯]]把頭銜改為「大公」(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統治的國家稱為「大公國」(Велике Князiвcтво)。其下屬的封臣稱為Knyaz,譯作「公爵」。 *13世紀基輔羅斯大公國瓦解後,東斯拉夫各國,包括基輔、切爾尼戈夫、大諾夫哥羅德、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莫斯科、特維爾、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立陶宛]]等國的君主均稱「大公」。 https://www.ilifepost.com/wp-content/uploads/2021/10/%E7%8E%8B%E5%AE%A4%E9%A3%8E%E4%BA%91-headline_091021090935000000.jpg https://www.ilifepost.com/20211010/【王室风云】之俄罗斯末代沙皇后裔娶妻欧洲王公/ *[[天子]]與諸侯。《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晉.左思〈蜀都賦〉:「蕡實時味,王公羞焉。」 *王爵與公爵。指顯貴的爵位。《易經.蠱卦.上九》:「不事王公,高尚其事。」漢.馬融〈長笛賦〉:「王公保其位,隱處安林薄。」 *清代滿蒙各旗首領封爵的統稱。 *早在[[炎帝]]到[[黃帝]]等五帝時期,眾邦林立,各邦國的君主都被稱為諸侯。 *到了夏朝時,仍是萬國林立,但開始有分封同姓諸侯的現象,藉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商朝時分封的部分諸侯國已經可以考證,如鄧國、孤竹國、應國、杞國、楚國、宋國、比國等等,其中楚國一直延續到了戰國末年。 *武王克殷以後,西周時分封制趨於成熟,將[[功臣]]、[[親戚]]、先代貴族封為諸侯,目的在於「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左傳]]》稱西周分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 *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姬姓宗室就有53個諸侯國。 *諸侯封國的面積大小不一,爵位也有高低,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諸侯不得祭祀天子之宗廟,卿、大夫不得祭祀諸侯之宗廟。 *諸侯在自己的采邑內,可設立自己的「[[宗廟]]」,以便祭祖。 *諸侯的嫡長子永世為宗子,諸侯的宗子繼承諸侯的權力位置,其他的兒子立為卿、大夫,享有食邑。 *只有宗子才有祭祖的權利,其餘諸子祭祖會被視為僭越、忌諱。 *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麼庶子才可代為祭祀。 *這是西周的宗法制。
返回「
王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