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4.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漢繡 的原始碼
←
漢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漢繡'''<br><img src="http://static.aihanfu.net/uploadfile/2020/0929/20200929053123204.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aihanfu.com/wen/8710/ 圖片來自愛漢服]</small> |} '''漢繡'''源於戰國時期的楚地刺繡, 漢繡工藝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但近年來,隨著市場化的蓬勃發展,漢繡工藝產品的生存現狀卻並不理想。 中国十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汉绣]]、[[杭绣]])之一。<ref name=ZGSDMX1>{{cite web| url=https://www.zhongguofeng.com/cixiu/51041.html | title=中国十大名绣,中国传统工艺 | accessdate=2017年9月5日 }}</ref><ref name=ZGSDMX2>{{cite web | url=https://www.yunxiuw.com/articledetails/637 | title=中国十大名绣 | accessdate=2018年6月13日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024073900/https://www.yunxiuw.com/articledetails/637 | archive-date=2018年10月24日 | dead-url=yes }}</ref><ref name=ZGSDMX3>{{cite web| url=https://m.91ddcc.com/1230178 | title=中国十大名绣,中式古典美学 | accessdate=2017年10月21日 }}</ref><ref name=ZGSDMX4>{{cite web| url=http://www.keciyishu.com/news-show-3047.html | title=中国刺绣十大名绣 | accessdate=2017年6月19日 }}</ref><ref name=ZGSDMX5>{{cite web | url=http://www.minsu8.com/chuantonggongyi/13311.html | title=中国刺绣十大名绣,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 accessdate=2016年11月15日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024073910/http://www.minsu8.com/chuantonggongyi/13311.html | archive-date=2018年10月24日 | dead-url=yes }}</ref>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楚國絲織業代表當時華夏絲織品工藝技術的最高水平。屈原在【楚辭·招魂】中亦有對楚地絲織描寫:「翡翠珠被,爛齊光些。蒻阿拂壁,羅帳張些;纂組綺縞,結琦璜些。… …翡幃翠帳,飾高堂些」,「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ref>紡織知識:領略漢繡別樣發家史,http://info.textile.hc360.com/2009/12/031455118503.shtml </ref> 清朝初年由荊州、沙市傳至武漢。現主要流行於荊沙、武漢、洪湖一帶。 漢繡歷史悠久,曾與蘇繡、湘繡等齊名。直到民初時,湖北地區無論是生活用品、裝飾品還是禮儀用品,漢繡製品隨處可見。1915年,「漢繡」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ref>漢繡,“非遺”的遺憾,{{cite web |url=http://hb.xinhuanet.com/art/2011-05/11/content_22741196.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1-12-0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09214338/http://www.hb.xinhuanet.com/art/2011-05/11/content_22741196.htm |archivedate=2011-11-09 }} </ref> 漢繡是長江中游湖北地區刺繡技藝和刺繡作品的統稱,是廣泛流行於湖北武漢、洪湖、荊沙等地區的民間技藝。作為楚地人民在漫長的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歷史產物,漢繡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徵。其歷史源頭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曾記載到的“纂組綺縞,結琦璜些”句,便描繪到楚國奢華的絲織景象與楚人喜絲織刺繡的傳統。楚繡,即指戰國時期楚國境內的刺繡,其精湛的工藝與絕妙的構思設計使之成為歷史同期刺繡中的最高水平,也使其成為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文化名片”之一。在1982年湖北馬山一號楚墓中出土發掘的繡品,其工藝之精湛,紋樣構思之新穎讓人為之驚嘆。在對出土的21件繡品的研究中,不難發現它所運用的針法(辮子股繡、平繡、釘線繡、環編繡),題材(鳳鳥、花卉),色彩(強烈的對比色)都與如今的漢繡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兩千多年的歷史傳承中,漢繡繼承了楚繡中鮮明的文化特徵與藝術表現形式,極具楚文化的浪漫主義色彩。 清朝時期隨著刺繡行業的迅猛發展,漢繡最初由清咸豐年間的吳文繡兄弟七人開設在武昌地區的吳和源繡莊為發端,而後於宣統年間發展興盛於漢口地區的刺繡技藝。隨著一代代漢繡藝人的不斷努力,民國初年以來,漢口的刺繡業逐漸形成規模,漢口的繡花街,武昌的塘角後街、八鋪街都因刺繡而聞名於世。這一時期漢繡憑藉著其獨特的文化特徵和藝術特色,多次於國內外刺繡大賽中獲獎,刺繡業也逐漸發展成為該地區重要的產業之一。在抗戰時期中,漢繡曾一度停產至毀滅,直到戰爭勝利後,在一眾漢繡藝人的共同努力下,漢繡產業逐漸恢復生機,商舖重新開設至12家。至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漢繡被各界人士關注,而以湖北地區武漢、洪湖、荊沙為中心的漢繡產業也逐漸重拾往日輝煌。 咸豐年間,漢口設有織繡局,集中各地繡工繡製官服和各種飾品。清末,在武昌的營坊口、塘角、白沙洲(白沙洲更有「男會駕船,女會繡花」之說)、積玉橋和漢口的黃陂街、大夾街一帶,開有許多繡鋪,漢口還有一條繡花街。當時的漢繡產品主要分三類:作為用於閨閣陪嫁的生活用品,包括有繡衣、繡枕、門簾、帳沿、繡鞋、頭巾、圍裙、荷包等。 二是裝飾品。有壁掛、中堂、屏風、彩帳、堂彩、龍衣、獅皮、戲裝、道具等。其中,漢口的繡花戲衣頗具名氣。四〇年代末期,武漢還是全國三大戲劇服裝生產基地之一。三是敬神賽會的禮儀用品,包括神袍、袈裟、彩幡等。
返回「
漢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