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82.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清朝玉璽 的原始碼
←
清朝玉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清朝玉璽'''<b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21/5197d973112c442da44e8e166032d972.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283388690_411416 圖片來自搜狐]</small> |} 皇帝登基除了遺詔就要看傳國玉璽在誰手裡了。玉璽專業名稱應該叫寶璽,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的才能稱之為璽,大臣用的只能叫印,否則叫錯了是會被砍頭的。 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一塊玉璽就是傳國玉璽,據傳說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琢而成的一塊玉璽,並且名李斯在上面刻製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這枚玉璽,被秦始皇稱為傳國玉璽,作為王朝傳遞的信物,被皇帝珍重的保存著。秦朝滅亡後,傳國玉璽流傳到了漢高祖劉邦手中,這枚玉璽又成了漢朝的傳國玉璽。 據說,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王莽派手下心腹蘇獻去孝元皇后處索要傳國玉璽。無奈而又氣憤的孝元皇后,用玉璽向蘇獻打去,不行落地,崩落一角。得到了玉璽的王莽,便用黃金將缺角補齊。因此,這枚傳國玉璽又被稱作金鑲玉璽。 但是由於王朝更迭和戰爭的影響,這塊象徵著王權的和氏璧雕琢而成的傳國玉璽,也隨之消失了。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王朝就是滿族人建立的清朝。清朝的皇帝有二十五顆玉璽。那麼清朝皇帝為什麼會出現二十五顆玉璽呢? 乾隆皇帝在登基成為皇帝后,對前代遺留的玉璽和清朝當朝的玉璽進行了認真的校訂工作,發現了其中有很多前代的贗品,也就是假貨。於是乾隆皇帝就根據《周易》,推算出清朝將傳國二十五代,於是便制定了清代皇帝25顆玉璽的規定。然而,滿清最終傳了12為皇帝,就滅亡了。 這25顆清朝玉璽,目前仍然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這25顆玉璽的材質大多為玉制。其中代表清朝皇帝的最重要的玉璽,印文為“大清受命之寶”,材質為白玉。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21/18fc3102d4394d1593f727a9cc41f594.jpeg" width="250"></center><small>大清受命之寶<br>[https://www.sohu.com/a/283388690_411416 圖片來自搜狐]</small> |} [[清朝]]仿[[明朝|明]]制,大量制作帝王用[[玺]]以冲淡无[[传国玺|传國玉玺]]之虚。清朝玉玺使用满汉双文篆书样,左[[满文]],右[[汉字|汉文]]。清共制二十五方玉玺称'''清二十五宝'''。二十五宝平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左右。 亦有闻[[传国玉玺]]蒙元北遁时携走,明末清初时[[多尔衮]]领兵在青海地区决战[[北元]]时亦有得传国玉玺,但清宫档案证明实为“制誥之寶”<ref>{{cite web|title=詔書有三寶──制誥之寶、皇帝之寶、太上皇帝之寶|url=http://museum.sinica.edu.tw/education_detail.php?id=102|publisher=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ref>。
返回「
清朝玉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