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88.1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海珠区博物馆 的原始碼
←
海珠区博物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海珠区博物馆.jpeg|有框|右|<big></big>[https://ss2.meipian.me/users/16394112/6b30d7fc27994f56be2d82cd1d54d579.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原图链接][https://www.meipian.cn/21l84bpi 来自 美篇网 的图片]]] '''海珠区博物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龙涎里2号,为砖木结构,分为前后两进,东西两厢,呈正方形,座北向南,青砖围墙,建筑多用木雕、砖雕、壁画装饰,极具岭南建筑特色和[[艺术价值]]。该馆与邓氏宗祠同为一址。邓氏宗祠建于1895年,占地4700平方米,为邓世昌之母为纪念爱子,用清政府的抚恤金将祖居扩建而成。故又称之为邓世昌纪念馆。海珠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海珠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馆内设有《海珠博物馆馆藏文物展》、《盆景雅石展》。 邓世昌纪念馆于1994年9月17日经[[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属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广州市海珠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坐落于海珠区宝岗大道的邓氏宗祠内,这里原为民族英雄邓世昌出生之地。 该祠为清未光绪年间(即1894年)[[邓世昌]]殉国后,由清政府颁发抚银建造而成,整座祠堂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为广州市少有保护完好的建筑物之一,现尚存邓世昌当年手植的萍婆树及古井等遗址。该馆常设陈列展览《邓世昌与甲午海战》<ref>[https://www.sohu.com/a/302874068_120051374 《甲午海战》朗读者:尔东老师] ,搜狐,2019-03-21</ref>,建馆以来,先后筹办各类展览20余个,还开展了多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至今己接待国内外观众近23万人,使该馆成为广州市一日游景点之一。 海珠博物馆与邓世昌纪念馆同为一址,成立于1999年9月。该馆成立后,积极地承担了抢救、挖掘、收集、[[保护]]、整理海珠区历史文物遗产的重任。几年来,该馆先后征集到各类文物1000余件,其中包括李文田、居廉、容庚、关山月等名家字画、画具一批;还征集到汉代木佣、汉鎏金刻纹盘、文澜砚、清[[乾隆]]龙耳盘瓶及明清家具一批;并挖掘和征集了区内的石墩、石狮、石碑等明清石刻等;复原了100多年前的邓氏宗祠门神,馆内新增加了“海珠宝鼎”、“九龙图”、“世昌井”等景物,并促使馆藏文物逐渐增加。 海珠博物馆通过一系列展览和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历史名人效应,打响了海珠区“文化立区”的文化品牌,再现其鲜明的民俗特色和近代岭南文化的风采,全面推进了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该馆正抓紧改造海珠博物馆和扩建邓世昌广场,继续抓好“一路”(邓世昌大街)、“一楼”(博物馆陈列大楼)、“一园”(邓氏宗祠花园)、“一场”(邓世昌纪念广场)等硬件设施建设。 馆内常年设有“邓世昌与甲午海战”专题陈列,举办了“中国舰艇百年沧桑”、“广州解放五十周年”、“海珠军民学习‘海空卫士’——王伟烈士活动”、“当代国防教育图片展”、“忠魂颂”等一系列[[国防教育]]的陈列展览和活动。1999年至今,共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万人次,对现役军人、残疾军人、老人及校中、小学生实行免费参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香港皇家警察协会、澳门消防协会等[[公务员]]团体也将该馆列为国情教育参观点。本馆设有音像室和课室,海珠区武装部每年组织入伍新兵到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 [[邓世昌纪念馆]]和海珠博物馆正以崭新的格局和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返回「
海珠区博物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