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的原始碼
←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big> ''' |- | [[ File:王菲66644.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s://p3.ssl.qhimgs1.com/sdr/400__/t013fab2d496d6f657d.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659585530261639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创作年代:清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纳兰性德]] 别称:纳兰成德,纳兰容若 |}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纳兰性德的诗词。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7e5b6ca97ef2.aspxl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古诗文网</ref> 历史原因与环境原因以及词人自身的性格交织在一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这一曲边塞苍歌。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纳兰的一草一木皆有灵性:虽然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人们从字里行间揣摩出作者的感受。“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环境险恶,前途未卜,纳兰胸中风起云涌: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纷纷扰扰难以平静。此时边关的云烟、堡垒、落日均染上了情绪的色彩。整个边关不再是唐人笔下的雄浑、苍凉、悲壮,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返回「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