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99.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沂蒙山小调 的原始碼
←
沂蒙山小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沂蒙山小调</big> ''' |- | [[File:T01acc11329a527fc3d.webp.jpg|缩略图|居中|350px|[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cc11329a527fc3d.webp 原图链接][https://www.360kuai.com/pc/9fdd9c07039153af3?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 来自快咨讯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沂蒙山小调]] 填词:[[阮若珊]],[[李广宗]],[[王印泉]],[[李锐云]] 主要传唱者:彭丽媛、王音旋等 音乐风格:[[民歌]] 歌曲语言:汉语 |}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 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返回「
沂蒙山小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