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29.2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歐尼斯特·拉塞福 的原始碼
←
歐尼斯特·拉塞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name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尼爾森的卢瑟福勋爵</h4> | image = [[File:歐尼斯特·拉塞福.jpg|200px|center|缩略图]] | caption = [http://w2.ctjh.chc.edu.tw/nat/images/rutherford.jpg 原圖連結] [http://w2.ctjh.chc.edu.tw/nat/scientists/rutherford.htm 圖片來源拉塞福] | box_width = | image_width =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871|8|30|df=y}} | birth_place = [[新西兰]]{{Link-en|布赖特沃特|Brightwater}}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37|10|19|1871|8|30|df=y}} | death_place = [[英国]][[剑桥]] | residence = 新西兰,英国,加拿大 | nationality = 新西兰,英国 | field = [[物理]]和[[化学]] | work_institution = [[麦吉尔大学]]<br>[[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 | alma_mater = [[坎特伯雷大学]]<br>[[剑桥大学]] | doctoral_advisor = | academic_advisors = [[约瑟夫·汤姆孙]][[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亚历山大·比克顿|Alexander Bickerton}} | doctoral_students = {{Link-en|纳西尔·艾哈迈德 (物理学家)|Nazir Ahmed (physicist)|纳西尔·艾哈迈德}}<br>{{Link-en|诺曼·亚历山大|Norman Alexander}}<br>[[爱德华·阿普尔顿]][[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罗伯特·威廉·波义耳|Robert William Boyle}}<br>{{Link-en|亚历山大·麦考利|Alexander MacAulay}}<br>[[塞西尔·鲍威尔]][[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亨利·德沃尔夫·史密斯|Henry DeWolf Smyth}}<br>[[欧内斯特·沃尔顿]][[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尤里·鲍里索维奇·哈里顿|Yulii Borisovich Khariton}} |notable_students =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尼尔斯·玻尔]][[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伯特伦·波登·博尔特伍德|Bertram Boltwood}}<br>[[詹姆斯·查德威克]][[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约翰·考克饶夫]][[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汉斯·盖革]]<br>[[奥托·哈恩]][[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彼得·卡皮察]][[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br>{{Link-en|恩斯特·马斯登|Ernest Marsden}}<br>[[弗雷德里克·索迪]][[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 | known_for = [[原子核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之父]]<br>[[卢瑟福模型]]<br>[[卢瑟福散射]]<br>[[質子|发现質子]]<br>[[拉塞福 (单位)]] | influenced = [[亨利·莫塞莱]]<br>[[汉斯·盖革]] | awards = [[诺贝尔化学奖]](1908年)<br>[[科普利獎章]](1922年) | signature = | footnotes = }} '''欧内斯特·卢瑟福''' ( Ernest Rutherford,{{b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catIdx=L}}) [[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 第一代尼爾森的卢瑟福男爵,稱为[[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麥可·法拉第|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ref name="eb"/> 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A|zh-hans:[[嬗变]];zh-hant:[[遷變]];}-。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ref>{{cite web|title=The Discovery of Radioactivity|url=http://www.lbl.gov/abc/wallchart/chapters/03/4.html}}</ref>因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ref>诺贝尔官方网站关于[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1908/rutherford.html 欧内斯特·卢瑟福传记]. Retrieved on 2011-01-26.</ref> 卢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裏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實驗裏發現了質子,並且為質子命名。<ref>[http://www.nzhistory.net.nz/people/ernest-rutherford Ernest Rutherford]. Nzhistory.net.nz (1937-10-19). Retrieved on 2011-01-26.</ref>第104号元素为纪念他而命名为“[[鑪]]”。
返回「
歐尼斯特·拉塞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