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7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櫛龍屬 的原始碼
←
櫛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櫛龍屬'''<br><img src="https://images.dinosaurpictures.org/Parasaurolophus_37ed.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dinosaurpictures.org/Saurolophus-pictures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small> |} '''櫛龍屬'''(屬名:''Saurolophus'',意為“[[蜥蜴]]冠飾”),又名'''龍櫛龍'''、'''蜥脊龍'''、'''蜥嵴龍'''、或'''蜥冠鱷''',是種大型[[櫛龍亞科]][[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亞洲]],地質年代約7000萬到6850萬年前;櫛龍是已知少數分佈於多數大陸的恐龍之一。 櫛龍的特徵是頭顱後方的尖狀冠飾,長度約15公分。櫛龍是種[[植食性]]恐龍(實際上要到[[中生代]]末期才有[[草]]等[[禾本科]]植物,所以不能稱為[[草食性]]恐龍),可用二足或四足行走。 [[模式種]]是'''奧氏櫛龍'''(''S. osborni''),是由[[巴納姆·布郎]](Barnum Brown)在1912年所敘述,化石發現於[[加拿大]]。另一有效種是窄吻櫛龍(''S. angustirostris''),化石發現於[[蒙古]],由[[蘇聯]][[古生物學家]][[阿納托利·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特傑斯特文斯基|羅特傑斯特文斯基]](Anatoly Konstantinovich Rozhdestvensky)所敘述。第三種是克氏櫛龍(''S. kryschtofovici''),化石發現於[[中國]],被認為是[[疑名]]。第四個種是莫氏櫛龍(''S.'' "morrisi"),化石發現於[[加州]],目前也是疑名<ref>[http://www.app.pan.pl/article/item/app20110049.html "Saurolophus morrisi, a new species of hadrosaurid dinosaur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the Pacific coast of North America" in ''Acta Palaontologica Polonica'']</ref>。
返回「
櫛龍屬
」頁面